專欄軸心文明

我的新年期許:迴歸古典文明

盛洪:古典文明原則是基礎且普適的人間規則,是人類文明的底線,人類近世的許多災難,乃因現代人在解讀經典時偷運私貨、偏離這些原則所致。

【編者按】本文爲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爲該所2019「新年期許」論壇約稿所作,授權FT中文網發佈。

這裏所說「文明」,不是指現代文明,而是指古典文明,可特指爲軸心時代形成的文明。現代文明不是比古典文明更「先進」,更「高明」嗎?爲什麼要回歸古典文明?

古典文明發端於人文之初,當人類從野蠻中醒來,用智慧點亮的眼睛,看到數萬年自己無意識行動的因與果,悟出了最樸素的文明原則,它簡單又基本。摩西說,「不可殺人」;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佛陀說,「無有定法」;劉邦說,「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耶穌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蒙憐恤。」

您已閱讀22%(281字),剩餘78%(10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