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香港

金庸:域外的中華造夢者

徐瑾:無論評價高低,金庸小說事實上已是中國文化的域外傳薪者;其武俠世界,堪稱對中華文明最愜意的想像世界。爲什麼是香港,成就了金庸?

武俠小說家金庸10月30日去世,一時之間,網路世界正如金庸小說中形容的一般,「瞬間哭喪著臉如喪考妣」。

爲什麼武俠熱已經過去多時,我們還是如此沉浸其中?享年94歲的金庸,以一支筆,在香港一隅,隻身重建了一個想像的武俠世界,而這或許是華人世界最大的文化共同體。

查良鏞的外交官之夢

您已閱讀3%(139字),剩餘97%(40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