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訪談
「只要大家還在較勁,中國的畫廊還是能有出息的行業」

對話五位立足北京的當代藝術工作者,在行業持續的不確定性面前,他們身在藝術的中心地帶,既要體悟生態的水溫,又要時刻準備摸著石頭過河。

設計
陳幼堅談「東情西韻」:文化自信是讓潮流來追趕你

Luning Wang:這位香港著名設計師有意在東西文化的「刻板印象」中尋找靈感,他認爲東方式的激情,也可以通過西方式的理性有序地呈現出來。

人物
貝聿銘回顧展:一位建築大師的「百感交集」

對話「貝聿銘:人生如建築」聯合策展人王蕾。與這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那些輪廓鮮明的作品相比,他的人生無疑更加豐富複雜,難以被清晰定義。

人物
對話許鞍華:我一直在拍自己誠實認同的電影

非非馬:聽這位年近78歲的香港導演談談兒時的教育、眼前的衰老和未來的計劃,以及50年的電影人生之路,讓她所相信的韌性和原則。

人物
對話安妮卡•易:萬物都在永恆的流變中,與之對抗非常徒勞

聽這位藝術家談談她那個龐大複雜、挑戰感官的藝術世界,以及在那些晦澀的觀念背後,她期待一位普通的藝術觀衆能收穫什麼。

人物
對話馮唐:打好這手牌,過好這一生

當這位以「做成事情」爲使命的前職業經理人,遇到了一個消解一切確定性的創業時代,「成事」本身,也變成了一場充滿即興和碰撞的「真人秀」。

藝術
今日美術館館長張然:做中國的ZKM

薛莉:作爲一個有著21年曆史的老牌美術館,在國內民營美術館強勢崛起的今天,如何持續發展呢?

人物
對話劉香成:鏡頭不光定格時代與人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劉香成持續捕捉著時代變遷的影像。他認爲,攝影不止於記錄此刻,也可以幫助人們看清來路與去處。

藝術
對話王一妃:我想把當代藝術呈現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

和畫廊周北京的總監聊聊,一個立足798的藝術平臺,如何面對當代藝術的「公共性」「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的張力。

人物
維京格•奧拉弗森:一位冰島鋼琴家期待他的中國曆險

張璐詩:演出檔期密集的奧拉弗森表示,他的第一次世界巡演是從中國開始的,經過疫情的停滯和周折,他的重訪中國計劃終於被提上了日程。

人物
對話馮唐:我一直如履薄冰

和馮唐聊聊他有關做事和爲人的修煉。聽他講講什麼是「事兒在人前」,以及他爲何要把「成事」的概念推廣開來。

時尚
對話章凝:年輕就是不設限地探索和蛻變

這位VOGUE歷史上最年輕的全媒體編輯總監,擺脫了時尚「舊世界」的諸多刻板印象,然而,她又準備如何講述自己和時尚的故事?

電影
田中絹代:「嫁給電影」的女導演

崔瑩:田中絹代擁有漫長燦爛的演員生涯,因塑造隨命運沉浮的女性角色而深入人心,但她本人也是一位險些被時代埋沒的女導演。

人物
對話梅耶•馬斯克:「人生由我」

這位年過七旬仍然保持著活力的營養師和時尚模特兒,分享了她豐富的人生歷程。

香港
金庸:域外的中華造夢者

徐瑾:無論評價高低,金庸小說事實上已是中國文化的域外傳薪者;其武俠世界,堪稱對中華文明最愜意的想像世界。爲什麼是香港,成就了金庸?

政治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板球明星的治國之道

前板球明星伊姆蘭·汗在操縱選票的爭議聲中從巴基斯坦大選中脫穎而出。面對迫在眉睫的經濟危機,他是否能夠履行競選承諾,剷除腐敗,增加公共衛生和教育支出?

社會

社會

社會

政治

搖擺不定的美國對俄政策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關係在美國國內引發引發了爭議和審查。在這樣的背景下,「普特會」將會對美國政治產生怎樣的影響?

社會

社會

社會

財經

社會

社會

政治

社會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