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全國層次的行政、金融調控新政平均每年不低於三次。到了2017年,樓市調控似乎比房地產市場本身更加失控,限購限售、信貸調控、庫存調控、「一城一策」以至「一城多策」,產生了租購同權、租購併舉、共有產權的多樣住房形式。
這樣的調控節奏和頻率,恐怕在經濟調控史當中前無僅有,結果是房價在有形之手的干預下大起大落。如果說軋平經濟週期、消除經濟泡沫纔是調控應有的作用,那麼如此頻繁、臨時、藥不對症的調控本身就是一種過度繁榮的泡沫。行政干預需求過度旺盛,帶來了大量的調控泡沫,它纔是中國樓市真正的灰犀牛。
一、調控背後的民意之爭和「窮人陷阱」
您已閱讀5%(285字),剩餘95%(53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