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文章檔案

成長動能切換,謹防「低通膨陷阱」——202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

張林:中國經濟具有儘快走出「低通膨陷阱」的動力和潛力,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中國經濟與人民幣在全球經體系中的重要程度將上行。
3天前

成長動能切換,謹防「低通膨陷阱」——202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

張林:中國經濟具有儘快走出「低通膨陷阱」的動力和潛力,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中國經濟與人民幣在全球經體系中的重要程度將上行。
3天前

當川普離任時,將留給美國怎樣的經濟遺產?

張林:市場對當前美國經濟和美元的看法頗爲負面。短期的陣痛能否給美國經濟帶來刮骨療傷式的效果?當川普離任時,美國經濟會是什麼樣的?
6月18日

當川普離任時,將留給美國怎樣的經濟遺產?

張林:市場對當前美國經濟和美元的看法頗爲負面。短期的陣痛能否給美國經濟帶來刮骨療傷式的效果?當川普離任時,美國經濟會是什麼樣的?
6月18日

精準「經濟緩釋」優於簡單「經濟刺激」——詳解本輪增量政策的特徵、效果與政策空間

張林:當前增量政策的最突出特徵是「精準」而不是「刺激」,這是政策效果在短期內得以發揮的重要原因,也決定了政策效果具有較強可持續性。
2024年12月30日

財政部的發佈會,到底說了些什麼?

張林:整體上來看,當前將要出臺的增量財政政策並沒有重點圍繞居民部門展開。與之不同,地方政府部門的訴求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回應。
2024年10月14日

服務業
鮑莫爾病:想得而不能的富貴病

張林:服務業成本和價格相對較高的現象被稱作「鮑莫爾定律」或者「鮑莫爾病」,但將這一概念應用到中國場景中可能會帶來諸多誤導。
2024年8月27日

央行賣空國債背後的兩道難題

張林:幫助經濟、企業、居民和收支承壓的地方政府真正走出本輪週期,恰恰需要克服兩大難題——降息難降、寬鬆難寬。
2024年7月9日

產能過剩:中國的生產,全球的麻煩?

張林:在居民部門消費能力依然有限,外部需求又面臨外貿領域的挑戰時,產能過剩實際上將成爲自身經濟的一種麻煩。
2024年4月17日

房地產
全面取消限購限貸,房價還會漲嗎?

張林:考慮到市場主體對於經濟成長的信心不足,以及消費需求和融資需求低迷的現實,儘快取消限購限貸似乎是一個理所應當的選擇。
2023年9月1日

就業
青年失業率新高、中年失業率新低,爲何?

張林:青年失業率新高和中年失業率新低看上去背離,實際上可能都是就業惡化的表現,更不能因此輕易產生經濟已經開始擴張的幻覺。
2023年8月4日

印鈔機開得冒煙了,但錢卻不見了

張林:貨幣供給成長並不一定意味著大家都有錢,反而有可能是一種經濟緊縮、資產拋售的短期結果,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2023年8月4日

宏觀經濟政策是時候調整思路了

張林:目前的逆週期調控效果不好,並不是因爲政策沒有發力,或者力度不夠,而是因爲傳統的政策思路已經失效了。
2023年6月7日

房地產
不動產統一登記與房地產稅的現實和未來

張林:不動產統一登記應首先服務於明確產權、保護產權,而不應爲了方便徵稅。徵稅所考慮的因素遠比不動產登記複雜。
2023年4月27日

美元
看空美元或許爲時尚早

張林:當前美元的創新功能和避險功能正被全球科技與經濟領域中的不確定性所放大,因此看空美元或許依然爲時尚早。
2023年4月3日

爲何需要提高中央政府槓桿率?

張林:無論從國際比較還是從債務通縮風險的現實來看,中央槓桿的擴大是必要的,有助於避免疫情衝擊下的微觀經濟主體資產收縮。
2022年11月30日

警惕流動性陷阱風險

張林:扭轉流動性陷阱似乎別無他法,只能期待或鼓勵市場主體恢復信心。但有些信心是容易提振的,有些則不容易。
2022年10月17日

爲什麼不應期待「新四萬億」的出臺?

張林:承載「新四萬億」的載體選擇已然不多,而且「新四萬億」或將加劇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失衡。發放現金的消費刺激計劃同樣不可取。
2022年8月21日

銀行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村鎮銀行?

張林:正是其他銀行所不願做、做不到的事情才讓村鎮銀行具有更多的普惠性與生存空間,這意味著村鎮銀行必然應當是少而美的。
2022年6月23日

養老金
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兩點肯定與兩點建議

張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不要將該制度與拉動證券市場相掛鉤,同時要增強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例外規則」。
2022年4月26日

養老
如何避免養老院成爲「子女競賽」的重災區

張林: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和表現,重要的是學會探索如何解決現代化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而不應避重就輕地退回到傳統模式。
2022年3月6日

科學早戀、階層流動與婚姻內卷

張林:對於橫向流動性降低、縱向流動性受阻的擔憂,使得富裕家庭在婚戀選擇上更加謹慎,但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或許是教育內卷之後的婚姻內卷。
2021年4月30日

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拉大,爲什麼以及做什麼

張林:1949年以來中國南北經濟差距變化的三輪週期說明,誰與良性的制度變遷結合,誰就能取得好的經濟成長結果。
2020年12月17日

打工人、金融陷阱與蛋殼難民

張林:所有高成長未能解決的問題,在低成長狀態下更難緩釋,並且會出現利潤、行業、區域、階層加速分化等社會問題。
2020年12月1日

2020年是國企違約元年嗎?

張林:希望永煤債違約能帶來企業信用和政府信用的進一步區分,帶來金融機構降低外部支持對於國企信用的權重。
2020年11月22日

內循環
內循環成功有賴於再次思想解放

張林:內循環的概念,與其說是找到了中國經濟突圍的方法,不如說是總結了當前經濟內外承壓的困境。至少有四個問題需要依靠思想解放來尋找答案。
2020年8月18日

人口
低生育率探因:房價過高還是社保不足?

張林:一個流行論斷是,高房價和還貸壓力是導致中國人生育意願降低的罪魁。但找錯了原因,也將很難找到正確解答。
2019年1月2日

房租暴漲、消費降級與「金融難民」

張林:房租暴漲、消費降級與「金融難民」是一個源頭的三條支流,貧富差距拉大、社會收入結構惡化就是源頭。
2018年8月23日

開放向右,改革向左

張林:2001年以來對外開放的跳躍性擴大成爲中國主要的經濟成長動力,但與此同時國內改革的步伐似乎越來越慢。
2018年4月27日

從GDP創造錦標賽到GDP瓜分錦標賽

張林:中國地方政府或許從GDP創造錦標賽走向了GDP瓜分錦標賽,一些地方覈減GDP正是爲這場瓜分做好了鋪墊。
2018年1月18日

公共醫療保險爲何會「撐不住了」?

張林:醫保池子支出結構本末倒置,醫保悖論不斷放大的「腐敗」和逆向選擇,是公共醫保捉襟見肘的直接原因。
2017年12月26日

房地產
中國樓市的最大風險是「調控政策泡沫」

張林:「打左燈,向右拐」,放出打壓房價口號,做出干預市場的樣子,同時在背後儘量維持現有利益格局不受衝擊。
2017年8月27日

下一個十年:中國的傳銷盛世?

張林:善心匯的出現並非偶然,轉型期國民理性不足,傳銷執法的扭曲和漏洞等因素,意味著傳銷時代或許剛剛到來。
2017年8月1日

房地產
租購同權將走向自我否定

張林:租購同權並不能消解附著在住房上的社會性收益,只不過是允許更多的人去進一步爭奪捆綁在房產上的收益。
2017年7月24日

養老
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的僞命題與真問題

張林:對養老金缺口的報導、宣傳對管理者有利,因爲無論延遲退休還是提高繳納比例,都能擴大管理機構的資金盤子。
2017年5月5日

稅收
「死亡稅負」:無需再糾結於概念之爭

張林:我們希望不再糾結於「死亡稅負」概念,從意氣之爭中擺脫出來,轉化爲對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的嚴肅討論。
201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