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

退休
延遲退休的明天,是無退休時代嗎?

徐瑾:丹麥70歲退休,日本步入無退休社會,長壽正從祝福變爲噩夢?延遲退休折射出巨大的階層差異。一個老去的社會,又如何維繫?

跨週期政策如何著眼未來

鐔炚、木修和:經濟政策要著眼未來挑戰和壓力,即老齡化、低收入羣體、地區發展平衡問題。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尚未挖掘,如何發揮?

中產
中產該買個人養老金嗎?

徐瑾:個人養老金值不值得買?這其實是個人決策,並不是說是中產就適合。在經濟的寒冬中,養老當然重要,但你得有今天的保障,才能考慮明天和後天。

養老
彌合養老金缺口,實現財務獨立

陳敏蘭:人們越來越渴望長壽且優雅地老去,而同時,對生活成本上升、退休儲備金耗盡的擔憂也揮之不去。那麼,應如何爲長壽人生做好準備呢?

老齡化
日本養老產業的硬體基礎

李海燕:2000年之後,日本誕生了多種多樣的養老和護理機構。這些養老設施,也構成了日本所謂的「養老產業」的最重要的硬體。中國可以從中學習什麼?

日本
日本養老體系中的介護保險制度

李海燕:年金與介護保險都有收入調節的側面,收入高的人負擔重。年金繳納多,年金會稍微多一點,但是介護保險不論支付多少,服務是一模一樣的。

退休金
一個普通人眼中的日本退休金制度

李海燕:從年金角度,如果認真繳納,不同職業老後能夠拿到年金差距並不是很大;90年代後,日本形成比較穩定60歲以後的二次勞動交易市場。

延遲退休:無法迴避的問題

徐瑾:延遲退休,是對社會契約的一次改變,養老涉及不同世代的根本利益;應該建立在不同世代人羣合意的基礎之上,年輕人的聲音尤其值得一聽。

姐妹們行動起來應對退休資金缺口

陳敏蘭: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成本上升,有關退休後資金是否充足的問題變得日益緊迫。而對於女性來說,這些長期擔憂尤其突出。

鄭莉娟:在不確定性中提高反脆弱性

奧緯諮詢金融服務業務董事合夥人鄭莉娟認爲,不確定性就是當前的新常態,應對不確定性,提升自身的反脆弱性,需要我們進行不懈努力。

養老
老無所依

周文淵:如果未來的養老金從年輕人中獲得的融資越來越少,那麼提高養老金資產的運營效率,致力於提高長期回報率,這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養老金
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兩點肯定與兩點建議

張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不要將該制度與拉動證券市場相掛鉤,同時要增強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例外規則」。

養老
如何避免養老院成爲「子女競賽」的重災區

張林: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和表現,重要的是學會探索如何解決現代化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而不應避重就輕地退回到傳統模式。

養老
日本爲老年人護理指明瞭方向

日本一個小城市的中風預防計劃顯示了社區綜合護理體系的好處。

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伍治堅:社會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巨大,與其擔心遲早要到來的老齡化,不如冷靜分析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以積極和理性心態應對這場鉅變。

人口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負成長前景?

常紅曉:中國告別傳統「人口紅利」後,亟需的是制度性改革紅利。這對中國決策者構成了壓力,也是推動深層改革的契機。

農村
鄉村去鐵鏽化:不唯農才能實現價值多元化

沈曉傑:中國鄉村要去鐵鏽化和真正實現現代化,必須丟棄「唯農化」。歷史和現狀都要求我們,必須對當今三農治理模式和農村改革範式做徹底的反思。

人到中年,如何防止父母被騙?

沈凌:爲什麼中國花甲父母不願意把一生的積蓄交給親生兒女去打理,反而交給花言巧語的理財騙子呢?

疫情加劇全球養老金危機

新冠危機爆發後,許多國家允許人們提前支取部分養老金,以緩解財務壓力,這給本已面臨巨大壓力的養老金行業帶來了更多挑戰。

爲何歐美養老院在疫情中遭受如此重創?

李軍:如果說武漢早期的「居家隔離」措施是造成家庭內部交叉傳染的直接因素的話,那麼歐美的羣體免疫策略就是養老機構慘劇的直接推手。

英國
英國財務顧問拒接養老金轉移業務

由於保費飛漲而保險覆蓋縮小,財務顧問被迫拒絕希望退出最終薪金式養老金的客戶,因爲一個索賠就可能把顧問公司逼上絕路。

養老
外資瞄準中國養老市場

隨著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中國對老年護理的需求巨大,但供給嚴重不足,外資養老服務機構看到商機,紛紛進軍中國。

如何解決中國119兆的養老金缺口?

阿普爾頓:如何建立私人的養老金架構,並激勵人們主動增加儲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但有一些共同的工具可供使用。

中國將加強社會保險金徵收工作

作爲全面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的一部分,2019年起中國將把徵收社保的職權轉移到稅務部門,分析人士稱此舉將增加企業負擔。

養老
富達攜手華夏基金進軍中國養老金市場

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將推出一系列「目標日期基金」,而富達國際將作爲這些基金的研究顧問,提供資產配置建議。

健康
活到105歲死亡率就會降低?

阿胡賈:研究者發現,到了105歲,人的死亡率開始趨平甚至下降。這不禁使我們發問:人類壽命是否有自然上限?

保險
稅延養老險能否撬動養老商業險市場?

蘇婭:稅延養老險新規落地後,個人消費者反應平淡,目前該險種主要以企業購買爲主,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原因何在?

「騰老換青」緩解大都市的城市病

沈曉傑:疏解過度擁擠的一線城市人口的關鍵在於,究竟選擇怎樣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使市民以樂意和自願方式,按照城鄉發展和市場的規律自行疏解。

養老
如何破解中國式養老困境?

沈曉傑:在政府不能完全依靠、兒女又指望不上的背景下,互幫互助型的抱團養老,將成爲養老羣體可依賴和選擇的養老模式。

養老
與長壽相伴隨的難題

韋布:很少有人爲退休做出正確的規劃,即使做了規劃,壽命延長也意味著,他們進行計算所依據的假設是完全錯誤的。

中弘卓業美國收購交易受阻

這家中國房地產集團6月接近同意收購紐約上市的老年人生活護理設施營運商Brookdale,但據悉在籌措交易資金方面遇到困難。

人類的壽命到底能有多長?

科恩:由於壽命的大幅延長令社會保障網開始喫緊,人類到底可以活多久這個問題,如今已升級爲一個政治問題。

養老
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的僞命題與真問題

張林:對養老金缺口的報導、宣傳對管理者有利,因爲無論延遲退休還是提高繳納比例,都能擴大管理機構的資金盤子。

中國養老金改革可參考加拿大經驗

常紅曉:加拿大1997年養老金改革直面挑戰,嚴格的精算平衡制度,設立獨立、單一目標的投資機構等舉措,值得中國學習。

網路醫療促養老難題破解在即?

劉曠:法律法規結合網路使上門醫護行業朝著突破僵局的方向前進,這有可能讓中國人的養老難題得到有效緩解。

中國養老金改革迫在眉睫

常紅曉:碎片化、不公平、欠賬多的養老保險體系不可持續,但改革養老保險體系,規模和難度也是史無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