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鮑莫爾病:想得而不能的富貴病

張林:服務業成本和價格相對較高的現象被稱作「鮑莫爾定律」或者「鮑莫爾病」,但將這一概念應用到中國場景中可能會帶來諸多誤導。

將「鮑莫爾病」這一概念應用到中國場景中可能會帶來諸多誤導。

1967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在一篇論文中提到一種現象:藝術表演的價格一直在上升,而其他商品的價格卻在相對下降。其後,經濟學家們在醫療、教育等其他服務業領域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這種服務業成本和價格相對較高的現象被稱作「鮑莫爾定律」,或者「鮑莫爾病」,有時也被稱作「成本病」。

幾十年之後,鮑莫爾及其合作者將先前的發現在《成長的煩惱:鮑莫爾病及其應對》一書中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他們認爲製造業是經濟中的「進步部門」,由於技術進步可以使得製造過程採用更低成本的設備和資源投入,利用規模經濟進行標準化、流程化和自動化生產,因此工業產品價格得以顯著降低。

您已閱讀13%(302字),剩餘87%(20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統計與解讀

張林,遠東資信首席宏觀研究員,財經專欄作家。關注宏觀經濟與金融運行,既不願意擂鼓鳴鑼粉飾天下太平,亦不願意憤世嫉俗徒增世事苦悶,堅持從客觀統計數據出發解讀現象、釐清事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