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

貿易
英國貿易大臣:英國貿易絕不能建立在「后帝國幻想」上

英國的新貿易戰略將聚焦於促進服務業出口,同時加強反傾銷防禦機制。

中國考慮將服務業納入補貼計劃以刺激消費

知情人士稱,如果2025年上半年消費不如預期強勁,服務業「極有可能」被納入以舊換新計劃,以刺激文體旅等領域的服務消費。

「超常發揮」:專業服務推動英國經濟成長

在其他行業發展勢頭放緩的情況下,這一範圍廣泛的行業顯現出了韌性。

演算法並不萬能,理髮師曉華爆紅有複雜機制

劉遠舉:人們覺得演算法能造神,能隨意捧紅一個人。這是對技術的誇張想像,是從技術決定論到技術陰謀論的不斷滑坡,技術沒那麼大的力量。

巴基斯坦企業就網路中斷事件發出警告

巴基斯坦最近的網路速度放緩和服務中斷損害了IT公司,使投資者對該國這個爲數不多的突出行業之一感到不安。

服務業
鮑莫爾病:想得而不能的富貴病

張林:服務業成本和價格相對較高的現象被稱作「鮑莫爾定律」或者「鮑莫爾病」,但將這一概念應用到中國場景中可能會帶來諸多誤導。

中國需要尋找替代房地產的經濟成長點

徐奇淵: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部門,仍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滿足。對中國經濟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成長潛力。

塔塔諮詢服務負責人:人工智慧可能終結呼叫中心

印度IT集團負責人預測,聊天機器人將很快取代人工客服的大部分工作。

2010年以來英國服務出口增速是商品出口的9倍

一些專家認爲,退歐可能加速了英國經濟脫離製造業的趨勢。

倫敦
倫敦佔英國蓬勃發展的服務出口的近一半

這凸顯了英國在應對地區經濟不平等方面面臨的挑戰。

12月份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升至52.9

去年12月,中國服務業活動以5個月來最快的速度擴張,這給人們帶來了一些關於經濟復甦的樂觀情緒。

消費
以服務業數位化促進消費

翁一:平臺能夠助推服務業數位化的實現,尤其在國內需求持續擴大、消費場景有序恢復的背景下,能夠更好地發揮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優勢。

全球化
全球化的逆流與順流

程實、張弘頊:就中國而言,逆流帶來挑戰,順流帶來機遇,依託自身市場規模和數據要素稟賦,中國有能力、有機會在多個服務貿易領域形成新的比較優勢。

別了,傭人經濟

奧康納:隨叫隨到的「按需」服務可能使人們感到富有,但該模式目前正陷於困境,最大的問題是資金枯竭。

服務生都去哪了?

人手短缺正在危及英國餐飲服務業的整體形象,這既是疫後世界普遍面對的新困境,也是一個有關傲慢與偏見的老問題。

產業工人轉向城市服務業——中國未來如何提高生產力?

王丹:想要保持生產力長期成長,不僅需要提高創新能力,也需要投資和消費需求的持續提升。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國家發展戰略變化

章俊:疫情之後,刺激政策再度加碼,結構性失衡日趨嚴重,導致全球中長期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中國經濟成長確定性,恰恰來自對前者認識。

中國服務業提升的積極影響

鍾正生、錢偉:關於中國經濟「韌性」的來源,市場有多種解釋。從中期角度來看,中國經濟中服務業佔比提升可能是一個有益的觀察角度。

中國服務業增速創15個月新高

4月,財新-Markit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錄得54.5,創自2018年1月以來的最強勁表現,表明服務業經營活動擴張。

蘋果
蘋果發力服務業務

直到不久前,蘋果還把數字服務視爲讓用戶忠於其利潤更高的硬體業務的方式。但眼下蘋果正在改變這一策略。

貿易戰
貿易戰下中國服務業的應對與發展

竇文宇:預計未來貿易戰的另一個焦點可能是中國服務市場的擴大開發。面對可能到來的強大競爭對手,中國的服務產業該如何應對?

4月財新服務業PMI微升

4月份財新服務業PMI上升至52.9,前值52.3爲2018年以來的低點。服務業的經營活動有所回升,新業務略有成長。

城市
善待城市新居民,服務業才能升級

秦勇:城市的未來需要靠它的制度吸引力,爲新的城市人口提供均等的機會和公平的待遇,以完成服務業的升級。

財新PMI顯示2月中國服務業增勢放緩

2月份財新/Markit服務業PMI指數爲52.6,爲四個月內的最低。這與中國製造商重返繁忙的景象形成了對照。

服務業未能助力中國經濟改革

中國的服務業並未填補製造業低迷留下的空白,因此,中國政府可能推遲結構調整,繼續通過政府幹預拉動經濟。

社會

中國結構轉型:加快城市化應是頭等重任

張軍:城市化滯後阻礙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需在未來10-15年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特別是大城市和城市羣的建設。

二季度中國GDP同比成長6.7%

與一季度持平,本季度工業對成長的拖累有所緩解,服務業是最大的成長推動因素,不過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

數據
中國數據爭論:新經濟對經濟提升多大?

蘇格蘭皇家銀行胡志鵬:市場糾結於「舊經濟」的統計品質問題,但邊際上的意義有限。代表了「新經濟」、佔GDP高達19%的」其他服務業」,恰恰可能是眼下水分更大的領域。

FT社評
FT社評:莫讓陳規阻礙服務貿易全球化

全球貿易模式日新月異,金融危機爆發前那種商品進出口快速成長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想讓服務業全球化複製商品全球化取得的成就,就必須同時改變相應的治理規則。

服務業
服務業興起對新興市場不利?

FT記者強森:服務在發達國家出口中佔比更高,並且更難以跨境貿易。新興市場需要可以對外貿易的東西,通過服務業致富則要難得多。

中國經濟靠服務業再續輝煌?

FT首席國際金融記者桑曉霓: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仍在以驚人的速度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其中許多崗位都在服務業。此外,勞動者的收入也在提高,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可以更多地依賴國內消費,而不是繼續大興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