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國家發展戰略變化

章俊:疫情之後,刺激政策再度加碼,結構性失衡日趨嚴重,導致全球中長期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中國經濟成長確定性,恰恰來自對前者認識。

市場期待已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終於揭曉,按慣例投資者把會議內容跟往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做逐條對比,以求發現政策上的變化。我們認爲這種研究方式只適用於整體宏觀政策大框架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但當下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內外挑戰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提出的重點任務來看,涉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產業鏈自助可控,擴大內需,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反壟斷,以及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很明顯這些任務不是僅僅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安排,而更多體現了政策跨週期調節和中長期戰略佈局。這是因爲從全球格局來講,中央已經反覆強調「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從國內來講,明年是開啓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的第一年,以及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之年,因此制定宏觀政策需要更有遠見和戰略眼光。因此以簡單文字對比方式來分析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無異於刻舟求劍。

從全球視角來看,疫情之前長達10年的全球經濟復甦已經進入尾聲,2017年全球經濟同步復甦的曇花一現和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都說明無論是經濟成長還是資本市場層面,短期確定性已經不存在了。疫情作爲外生性衝擊所導致今年全球經濟深度衰退,以及大規模政策刺激所帶來的明年V型反彈,很大程度上是本輪週期中的一個插曲,並不能改變中長期內全球經濟走向內生性危機的方向。因此,全球層面的中長期確定性是較爲悲觀的,即未來全球經濟再次出現危機並陷入衰退是難以避免的。唯一改變的是,在疫情之後,由於刺激政策再度加碼,結構性失衡日趨嚴重,導致全球中長期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您已閱讀10%(641字),剩餘90%(57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