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報告

中國創新潮出現在哪些領域?

侯延琨:中國在信息技術、新型工業和家電等行業表現出很強的創新勢頭,在不久的未來可以對國際領頭羊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2018:去槓桿核心在於去產能

張一:單純去槓桿只能去標,根源還在實體經濟,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通稿弱化了調槓桿,但強調去產能。

西方藝術家期待改變中國音樂「節拍」

今年在線音樂用戶付費市場規模預計將成長59%,達30億元人民幣。這個市場正成爲西方藝術家越來越重要的機遇。

別爲中國輸出「壞」通膨而高興

喬伊列娃:中國出口價格的不斷上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爲發達經濟體帶來其無法實現的通膨動力,但沒有理由爲此感到高興。

中美競爭中的中國劣勢(中)

張立偉:中國的優勢建立在一個障礙性體系與破壞性結構之上,區域性優勢隨時會因爲系統堵塞與結構坍塌而被削弱、瓦解。

「一校一夢想」:激發鄉村教師潛能

劉波:普惠型公益項目「一校一夢想」填補了一個目前沒有得到社會足夠重視的空白——不同鄉村學校存在的個性化困難。

大型公務機市場將迎來新機型

就在中國公務機市場從全球成長最快變成零成長或開始萎縮之際,業內三大巨擘灣流、龐巴迪和達索都準備推出新款遠距機型。

從「三十六計」,看中美博弈

金奇:最近被川普視爲「戰略對手」的中國,其博弈之策,似乎一直更像以柔克剛的太極拳,而非硬碰硬的拳擊。

回望2017年:數據裏的中國

比特幣大起大落、網路管控升級、幼稚園虐童、到共享經濟企業倒閉,我們通過數據來回顧中國2017年的新聞熱點。

共享單車的下半場

劉遠舉:相對於網約車,共享單車是重資產模式,其達成市場默契的方式,或許不同於滴滴與快的模式。

公共醫療保險爲何會「撐不住了」?

張林:醫保池子支出結構本末倒置,醫保悖論不斷放大的「腐敗」和逆向選擇,是公共醫保捉襟見肘的直接原因。

中國「新時代」思想是一個轉折點

珍妮-瑪麗•蓋思徹: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思想在西方反響不大。但熟諳本國歷史和典籍的中國人懂得其中的玄機。

中國共享單車依然在路上

小藍單車倒閉了,分別獲得阿里巴巴和騰訊投資的ofo和摩拜在歐美迅速擴張,不過共享單車公司的盈利前景仍不太被看好。

中國大舉推進數位化

華強森:一場數位化浪潮在中國經濟中興起,有望顛覆許多效率低下的行業。而在面向消費者的行業,中國的數位化已很成熟。

數據壟斷真的存在嗎?

許可:「數據是新時代石油」的說法是一句成功的口號,但它只說對了一半,數據有價,但它本質上並非石油。

中美競爭中的中國劣勢(上)

張立偉:打貿易戰時中國不一定會處於下風,但「川普衝擊」主要是間接的,對正在轉型的中國經濟潛藏的危害很大。

2018:中國經濟是否還面臨不確定性?

張一: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都不會改變經濟的主題。經濟之外,還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對經濟影響可能更爲深遠。

中國加強對跨國併購的審查

直到不久前,對跨國併購交易行使審查權的主要是美國和歐盟,但中國現在越來越希望在全球併購領域獲得發言權。

與FT共進下午茶:周憶

IBM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周憶做客FT,暢談這家百年科技巨擘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下注」,以及爲何它認爲AI將成爲人類的朋友而非敵人。

圍觀改變中國,演算法改變圍觀

董晨宇:演算法在決定帶給我們什麼的同時,也決定了遮蔽什麼。它是一個稱職的篩選者麼?對於未來,我願意保持謹慎的平和,並不樂觀。

中國亟需開啓第三輪改革開放浪潮

劉勝軍:2018年適逢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亟需新一輪「南巡」,爲改革開放注入歷史性動力,掀起第三輪高潮。

中國科技巨擘競逐人工智慧

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競相研發和利用AI,相比矽谷同行,他們擁有一個明顯優勢:中國的數據規模更大,也更易於獲得。

中哈邊境貿易現狀與「一帶一路」雄心

地處中哈邊境的霍爾果斯是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運輸網路的一個重要樞紐。這裏也是中國效率最慢的出境口岸之一。

中國「十年一週期」與全球新週期

胡月曉:普通大眾很少關注經濟運行背後動因,也較少有人關注是什麼導致了中國經濟過去「十年一週期」,即使關注了也僅是簡單套用成熟的經濟學理論。

中國電商的現在和未來

聶日明、高利明:勞動力紅利是中國網路能與美國比肩的最大倚仗,沒了這些勞動力,中國多數網路公司的估值恐怕得減個零。

中國富二代流行學做天使投資人

許多「富二代」不願爲家族企業做事,但又不知道該做什麼。天使投資提供了一個答案:一筆投資往往也就是買部跑車的錢。

AI時代的數據之爭與公共領域界定

田小軍:數據是AI時代的新石油,誰掌控了數據,誰就掌控了競爭格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家族企業面臨傳承危機

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開始考慮企業傳承問題,但後代很多不願繼承家業。這一趨勢對中國經濟來說,是福還是禍?

中國引領食品零售發展趨勢

分析師們表示,從中國城市可以窺見食品購物的未來,因爲中國大眾市場零售的大發展正好趕上移動網路趨於成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大看點

沈建光:人民幣是否會貶值再現?財政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明年成長目標或下調,貨幣政策也將繼續收緊,讓位一定成長爲扶貧和環保騰挪空間。

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之爭

自去年中國入世15年後,關於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爆發了一場大混戰,成爲對世貿組織本身的一個嚴峻考驗。

人工智慧如何造福公共服務?

石澤: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可以從技術上爲公共服務提供新的思路與解決方案,但公共服務領域由於自身的性質,發展往往滯後於商業應用。

回憶四十年前的那次高考

孫賢和:今年是中國恢復高考40週年。1977年,沒讀過高中的我參加了那次空前絕後的高考,從此改變人生。

日新月異的北京

凱瑟克:30多年來我常造訪中國。這次到北京,卻進入了一個幾乎沒有現金的世界,整個城市的面貌也在發生鉅變。

債務成長推動中國資產管理業改革

在中國政府努力化解金融體系中不斷積聚的投資風險的背景下,中國監管機構宣佈對國內資產管理行業進行激進改革。

中國將重塑未來能源市場

巴特勒:隨著中國經濟趨向成熟和再平衡,能源結構將會改變,這也將進一步塑造整個世界能源市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