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7年度報告

中國電商的現在和未來

聶日明、高利明:勞動力紅利是中國網路能與美國比肩的最大倚仗,沒了這些勞動力,中國多數網路公司的估值恐怕得減個零。

雙十二無聲無息的結束了,過完這個節,各電商平臺在2017年的所有的大型購物節就結束了。據悉,今年中國的雙11的全網銷售額毫無意外的達到了歷史新高,達2539.7億元,產生包裹13.8億個。相比之下,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和感恩節的網路銷售額雖達至歷史新高,但不過80億美元,僅爲中國雙十一的零頭。輿論對此不吝溢美之詞,與電商相關的網購、行動支付也成爲新四大發明之二。

中國的電商的表現確實優異。數據上看,中國網路購物成長迅猛,2016年網路購物金額5兆元,爲2009年的0.26兆近20倍,年均成長50%,同期美國僅成長了1.5倍左右,年化成長率15%左右。2009年時,中國的網購絕對值僅爲美國的四分之一,增速的差異使得這一比值在2016年變爲2倍。

網路購物在中國的重要性,也超過美國。2009年,美國網路購物佔社會零售總額的4%(美國商務部),中國爲2%(艾瑞),7年間,中國後發先至,到2016年,美中兩國的這一比重分別爲8%(據美國商務部數據推算),而中國爲15%(艾瑞)。電商已經成爲中國人居民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就是如此輝煌,以至於有一個外國人寫了一本《電商如何改變中國》來描述這一歷史。

您已閱讀11%(500字),剩餘89%(40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