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日明文章檔案

延遲退休方案需要開門立法和公共討論

聶日明:對於影響如此廣泛和深遠的政策,事前做好溝通、促進理解、凝聚共識,充分披露分歧與風險,這樣形成的政策會更加有效率。
2024年9月14日

房地產
「房屋養老金」應該長什麼樣子?

聶日明:房屋養老金(或者大修儲備金等)對於所有住宅都是極其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應該由政府來主導。
2024年9月1日

尋找城市公交困境的源頭(下)

聶日明:城市公交可以視爲先行指標,用於觀察那些高度處置城市公交行業面臨的問題至關重要。
2023年11月8日

尋找城市公交困境的源頭(上)

聶日明:城市公交在需求下滑後沒有及時轉型,在遭遇了疫情衝擊後,不僅放大了城市公交的困境,也使得財政補貼不漲反跌。
2023年11月5日

數字經濟與中國就業市場的韌性

聶日明:數字經濟不僅是就業市場的安全網,還是放大器和蓄水池。
2023年3月22日

公辦爲主是如何影響流動兒童教育的?

聶日明:中國的基礎教育體系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保證隨時可以接納轉入的兒童,也可以滿足不同類型家庭的教育需求。
2022年11月17日

35歲現象的社會起源與代價

聶日明: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相對扁平,缺乏深度,這一方面限制了中國向高階技術轉型的潛力,另一方面自然無法容納更多有經驗的勞動力。
2022年9月26日

輿論
人們爲什麼越來越無法容忍不同意見?

聶日明:讓觀點之爭轉變成爲切身利益之痛,捲入到意識形態化的循環中,進而造成人羣對立和社會撕裂,對於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恐非幸事。
2022年8月24日

新冠病毒應該調整爲乙類管理

聶日明、傅蔚岡:伴隨著新冠病毒變異,傳染性越來越強,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越來越弱,防控的成本越來越高,而收益越來越小。
2022年7月31日

小鎮做題家式思維的問題在哪裏?

聶日明:競爭從來都沒有考綱,市場的邊界需要人去探索。正是有一些人願意去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敢於去探險、發明新工具,社會纔會有進步。
2022年7月13日

私隱
健康碼的遺產

聶日明:疫情作爲一個外生衝擊,全面整合了跨部門的個人隱私數據,公衆不得不面對一個通過演算法和個人數據來約束個人的社會治理時代。
2022年6月26日

跨地區出行隔離阻斷中國統一市場

聶日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龐大的人口釋放出驚人的市場潛力,這都有賴於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未來中國的發展同樣取決於市場一體化的水準。
2022年6月16日

爲什麼醫保的錢不能用在全員核酸上?

聶日明:回顧過往幾個月,如果每一項防控政策,都能符合法律規定,在政策技術細節上也能站的住腳,那麼疫情防控的悲劇就會大大降低。
2022年5月31日

美團
外賣騎手離得開這個系統嗎?

聶日明:平臺不降低送餐時間就會被對手擠出市場,消費者叫外賣次數也會減少,這對騎手並不是好事。限時送達很辛苦,但沒收入則是另一種苦。
2020年9月10日

雙城記:香港與上海的往事和今天(下)

聶日明:上海有大陸的腹地優勢,但與香港相比,上海目前還面臨一些制度性短板,短期內基本沒有替代香港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地位的可能性。
2020年6月21日

雙城記:香港與上海的往事和今天(中)

聶日明:中國貿易樞紐的稱號幾易其主,大致可分三階段:一是上海取代廣州,二是香港取代上海,三是上海再次復興與香港並駕齊驅。
2020年6月14日

中國
雙城記:香港與上海的往事和今天(上)

聶日明:當中國的發展接入國際貿易的軌道,上海和香港這兩個城市的命運,隨即被改變了。
2020年6月13日

爲什麼我們還是買不到口罩?

聶日明、李輝文、奚錫燦:壓制價格本質上也是斬斷資訊流通管道,價格壓死,供給不上來,必然有價無市。宣佈疫情至今已有半月,市面上依然一罩難求。
2020年2月9日

汽車業
二手車市場沒有想像空間

聶日明、高利民、翟偉迪:二手車電商認爲差價是買家和賣家最關注的痛點。其實不然,價格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甚至不是最關鍵的那個。
2019年3月11日

中國特色的中產階層與消費降級

高利民、聶日明:中國的中產階層大多數是社會流動的結果,家庭的歷史財富積累較少,大多要靠後天努力完成階層流動。
2019年1月31日

創投基金的稅率應該定在多少?

聶日明:此次稅收爭議源於中國「資本輕稅、勞動重稅」的稅收結構,使稅務部門傾向於「重稅」的解釋和執行。
2018年9月5日

中國電商的現在和未來

聶日明、高利明:勞動力紅利是中國網路能與美國比肩的最大倚仗,沒了這些勞動力,中國多數網路公司的估值恐怕得減個零。
2017年12月19日

教育
大城市應當善待流動兒童

聶日明:留守兒童能否進城讀書、能否在父母身邊成長,這是影響全中國以及各個城市長期發展潛力的重大因素。
2017年8月10日

菜鳥:阿里流量變現的道具

聶日明:「快遞公司越成功,菜鳥越成功」並不準確,在菜鳥聯盟中,快遞公司的成功將依賴於菜鳥的「厚愛」,這並不是四通一達想要的結局。
2017年6月12日

蘋果
蘋果與WeChat之間的「附加值博弈」

高利民、聶日明:iPhone和WeChat是中文TMT超熱話題,其新產品、新功能總能吸引無數目光。最近兩者起了摩擦。
2017年4月26日

城市交通規劃失敗導致的共享單車熱

聶日明:正常的大城市,共享單車應該很不流行纔對。中國的共享單車潮流,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劃與交通規劃的失敗導致的。
2017年5月27日

環保
治理霧霾長短策

聶日明:每到12月,爆表級霧霾成爲常態。人們對霧霾依然憤怒,但開始習慣它的存在,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應對。
2017年1月4日

城市化
深圳可能有2000萬常住人口

聶日明、傅蔚岡:深圳常住人口不太可能只有公開數據顯示的1138萬。有2000萬常住人口的觀點不算離譜。
2016年11月14日

城市
上海規劃2040:全球城市需要什麼樣的人口政策?

聶日明、徐馭堯:如果上海希望打造一座真正的「全球城市」,就需要以更加開放的胸懷來面對和接納城市的居民。
2016年8月26日

在中國,搶先上車很重要

聶日明:很多政策制定沒有公共討論,也不允許利益相關者參與決策,導致後來者承擔政策成本,所有人瘋狂搶先。
2016年7月18日

醫療
魏則西事件只是醫療亂象的冰山一角

聶日明:中國醫療亂象絕不是百度和莆田一家公司、一個協會的亂,而是整個行業普遍性的亂。遺憾的是,魏則西之死,可能會加深部分民衆和決策層對民營醫院和醫療市場化的不信任,強化公立醫院的壟斷地位,使中國醫療距離市場化越來越遠。
2016年5月4日

網購
海淘稅收新政應遵從稅收法定原則

聶日明:按照《立法法》的精神和全國人大的解釋,跨境電商所涉稅種各項內容的調整,都應該由全國人大以法律的形式進行,並充分吸收利益相關人的意見。
2016年4月15日

教育
學校配置淨化器的決策邏輯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空氣淨化器反映了義務教育支出決策的整體問題。決策過程不公開、不透明,納稅人意見無法表達,導致經費使用的不公平與不效率。
2016年1月7日

快遞
身份證號碼濫用之憂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中國身份證號碼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個人出生地和生日資訊一覽無餘,極易洩露個人隱私。政府應該嚴格限制身份證在身份覈實中的作用,不應該在開放、分散、從業人員流動性極高的快遞業貿然強制推行實名制。
2015年11月12日

《預演算法》不應被實施條例架空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大量《預演算法》明確的事項,在「條例草案」中被忽略、偷換概念等,這將面臨架空人大職責,財政部一家擴權,傷及立法程式的風險。
2015年7月20日

香港
自由香港的不自由經濟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香港規制政策簡單、對經濟較少干預,但在土地政策等關鍵行業的嚴格管制下,構成了一種最差的自由,意味著放任地產商濫用市場地位,擠壓中小企業,加劇壟斷。
201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