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

谷歌
谷歌安撫歐盟雲用戶對川普威脅的擔憂

這家科技巨擘在歐盟提供更多數據安全保護措施,當地客戶對依賴美國技術表示了擔憂。

倫敦在「打擊犯罪的技術競賽」中擴展閉路電視網路

隨著警方努力應對街頭犯罪激增,倫敦各區議會急於配備人工智慧攝影機。

蘋果
英國政府命令蘋果授予祕密訪問其用戶加密雲數據的許可權

此舉將使執法和安全部門能夠獲取iPhone備份和其他雲數據,可能削弱全球iPhone用戶的安全性。

阿斯特捷利康稱幾名員工正在接受調查

據報道,中國警方正以違反數據私隱法爲由對阿斯特捷利康的五名現任和前任員工進行調查。

印度推廣機場面部識別 人們擔心其變「監控國家」

Digi Yatra Foundation執行長稱,這項技術可以將機場排隊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X平臺因AI數據使用問題面臨監管機構質詢

馬斯克旗下社群媒體公司自動允許用戶數據用於訓練聊天機器人的舉措,可能違反歐洲私隱法規。

私隱
年輕一代網路用戶想要被追蹤

年輕一代似乎都很喜歡追蹤彼此。不過,如果你想開始追蹤你認識的人,便需要遵守一些規矩。

TikTok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將針對TikTok的投訴移交司法部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表示,其已發現有理由相信TikTok「正在違反或即將違反」有關不公平行爲和兒童私隱保護的法律。

蘋果
報業集團就廣告過濾計劃向蘋果發出警告

英國媒體稱,蘋果擬在下次iOS更新中推出的「網頁橡皮擦」工具威脅新聞業的財務可持續性。

網路瀏覽數據收集威脅國家安全

運動人士警告稱,描述敏感職業的數據類別激增,官員可能會面臨勒索。

印度反對黨議員譴責莫迪政府試圖入侵其蘋果手機

蘋果通報印度反對黨人士可能存在「國家支持」的攻擊後,印度執政的人民黨否認捲入此事。

印尼新規對跨境電商行業的深遠影響(一):社交電商在印尼的末日

李瀚明:通過對在電商廣告中使用推薦系統這一電商生命線的直接限制,印尼新規對印尼國內電子商務和社群媒體行業的影響是極爲深遠的。

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需要企業內部法律顧問保持警惕

隨著企業紛紛嘗試該技術,私隱和準確性問題成爲首席法務官關注的焦點。

新AI產品促使法律界關注私隱和成本問題

在紛紛推出和升級產品的同時,許多律師事務所仍對如何及何時加入人工智慧大潮猶豫不決。

數據
新版跨大西洋數據共享協議生效

歐盟委員會稱,美國總統拜登最近發佈的一道行政命令對美歐之間的數據傳輸規定了新的義務,從而爲歐洲公民提供充分的私隱保護。

ChatGPT
義大利因私隱問題暫時禁止ChatGPT

義大利數據保護機構成爲全球首個對這款OpenAI聊天機器人展開調查的監管機構。

監控真能讓員工好好幹活嗎?

在新冠疫情導致遠距辦公普及期間,監控員工的做法變得流行。但現在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監控程式可能會讓員工更加沒有工作效率。

規範數據產權制度如何推動產業升級?

楊鈧森、陳定定:數據安全治理不是僅憑政府政策就能夠實現的,需要企業共同協作,進而實現整個產業數位化升級。

軟體監控下的居家辦公

克拉克:時間跟蹤軟體TimeCamp提供的證據最近被加拿大法庭採信。針對人們的擔憂,開發商稱,該軟體有時會幫助員工證明自己曾無償加班。

在網上曬娃究竟有什麼問題?

布拉德肖:我擔心女兒被科技公司跟蹤,也不想未經她同意在網上留下有關她的數據痕跡,誰知道未來可能發展出什麼樣的技術。

數據的產權究竟屬於誰?

鄭志剛:法律界和政策制定也許並不需要去論證子虛烏有的數據究竟屬於誰的產權問題,而是應該轉而討論如何界定和追究平臺資訊外洩的法律責任。

私隱
谷歌和Meta因違反私隱法被南韓處以創紀錄罰款

南韓私隱監管機構對美國社群媒體集團使用個人資訊發佈定向廣告的行爲採取強硬態度。

私隱
私隱維權人士稱教育科技公司違反了英國的數據法

學校在疫情期間採用的免費遠距學習軟體,如谷歌Classroom和ClassDojo,正受到審查。

小企業開始感受到蘋果私隱規則變化帶來的影響

許多依賴在線廣告吸引新客戶的小企業表示,直到近幾個月通膨擠壓了全球主要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它們才意識到該變化的影響。

限制「歷史有陽」者系工具理性僭越價值理性

翁一:以「歷史有陽」之名將人拒之門外,系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侵犯,亦凸顯數位化生存初級階段公民基本權利保障的困境。

私隱
健康碼的遺產

聶日明:疫情作爲一個外生衝擊,全面整合了跨部門的個人隱私數據,公衆不得不面對一個通過演算法和個人數據來約束個人的社會治理時代。

「豫賜紅碼」背後的健康碼濫用風險

閆曼:除了一羣倒楣的儲戶,似乎河南融創停工樓盤的維權業主們,也紛紛被紅碼「封印在原地」。

後新冠時代的私隱侵犯

疫苗接種狀態驗證技術正在幫助我們恢復正常生活,但這麼做的代價是什麼?

TikTok
TikTok將面臨更多合規挑戰

王英良:TikTok在獲取巨大商業利益之際如何協調個體資訊保安,增強商業黏性,突出自身在國別與區域上的合規性、合法性,還有很多挑戰在前。

谷歌
谷歌變更cookie替代品計劃

該公司承認,FLoC可能不足以保護在線個人身份,而且並未讓web用戶足夠容易地理解或控制其數據被使用的方式。

蘋果
蘋果仍允許app開發商採集iPhone用戶數據

開發商被允許繼續分享來自iPhone的用戶級「信號」——只要這些數據是匿名和彙總的,而不是與特定的用戶配置檔案相關聯。

騰訊
中國工信部要求騰訊發佈和更新應用需先接受檢測

騰訊多款應用被指侵害用戶權益。這是騰訊受到的最新打擊。今年騰訊已因壟斷問題和遊戲業務成爲政府關注的目標。

「是否同意使用Cookie」這個簡單問題,是如何變複雜的?

張冬方:近十年之後,德國法律第一次在Cookie問題上轉換和執行了歐盟《電子私隱指令》的相關內容,符合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相關原則。

「數據保護官」成爲中國搶手人才

隨著中國的個人資訊保護法生效實施,數據保護官成爲企業的一個關鍵職位,但這份工作要承擔的風險也隨著工資上升了。

蘋果
iPhone私隱政策調整後Facebook等社群媒體損失近百億美元

蘋果私隱新規迫使應用需徵求用戶許可才能跟蹤以進行廣告定位,這導致Snap、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社群媒體平臺受到很大沖擊。

亞馬遜
網路安全專家就英國與亞馬遜達成的機密數據託管協議發出警告

在議員們對雲技術展開調查之際,專家對私隱和國家安全風險表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