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

DHL因貿易戰暫停部分對美包裹運輸

由於難以應對新海關規定帶來的額外成本和繁瑣手續,DHC將暫停向美國個人客戶運送申報價值超過800美元的包裹。

給騎手繳社保,誰最關心?

徐瑾:以騎手爲代表的靈活就業羣體羣體不斷壯大,每每引發不少討論,應該如何看這件事?如何真正保障他們的權益?

中國外賣平臺競相爲騎手改善福利

京東宣佈進軍外賣業務併爲外賣騎手繳納社會保險後,美團和餓了麼都表示將擴大騎手的社保福利。

詠竹坊
外包模式湊效 閃送申美上市

這家同城快遞公司擬募資1億美元,可能是自極氪5月上市以來,中國公司在紐約規模最大的上市。

UPS
消費降級衝擊美國快遞公司UPS的利潤

隨著電商企業客戶選擇更便宜的運輸方式,快遞集團UPS的第二季度利潤下降三分之一。

跨境電商、無證移民和通貨膨脹

Jason Li:對美國消費者而言,跨境電商爲他們帶來了物美價廉的商品;而對於美國的低收入勞動者,電商快遞爲他們帶來了改善生活品質的機會。

IPO
投資者反應平淡 極兔速遞縮小香港IPO規模

在東南亞和中國開展業務的這家快遞公司據悉已將首次公開發行規模減半,但決定保持估值不變,只是出售較少的股份。

DHL
DHL在拉美投資5億歐元 順應客戶轉移供應鏈潮流

這家物流集團正在中國以外的其他製造業中心建造新倉庫,如墨西哥、馬來西亞和越南。

“15分鐘送達!」,紐約的生鮮快遞「餓」戰

小子:疫情讓紐約人集體過上了「慢生活」,而如今幾家主打急速外賣服務的公司橫空出世,再次承諾滿足喫貨們對速度的渴望。

外賣
中國外賣騎手的「險途」

中國外賣行業能夠發展壯大,與其說是因爲外賣平臺的演算法先進,不如說是因爲它們可以通過「群眾外包」規避正規僱傭的成本。

餓了麼
原餓了麼外賣員爲討薪點火自傷

知情人士稱,45歲的劉進曾爲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麼工作。他在試圖辭職時與餓了麼的當地合作伙伴發生工資糾紛。

美團
以爲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其實是輿論困在誤導裏

劉遠舉:交通事故與里程有關,一個普通市民每天騎電動車100公里,他所面對的風險與一個外賣騎手沒有差別。

中國送餐企業放寬對騎手要求

美團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麼分別宣佈調整演算法,讓送餐員有更多時間完成送單。但分析師稱,這些改變可能會產生業務影響。

阿里巴巴增持圓通以抗衡拼多多構成的挑戰

阿里巴巴將其在圓通所持的10.5%股份提升至22.5%。加快物流速度,有利於它在同拼多多的競爭中佔據優勢。

豐巢超時收費:一場5毛錢開始的分利博弈

閆曼:這場分利博弈,是「薄利型」商業模式在經歷最初的燒錢擴大市場份額之後必須到達的一個階段。外賣生意如此,快遞櫃生意亦如此。

美團
上美團「點」一部手機如何?

外賣服務巨擘美團正在開拓其「閃購」服務,擴大商品範圍。這將使美團與阿里巴巴和京東等電商巨擘展開直接競爭。

阿里巴巴的物流雄心

阿里巴巴在今年的「雙十一」接到1.84億份訂單。該公司已表示,未來3年將斥巨資使其能夠在24小時內將貨物送達中國任何地方。

聯邦快遞:2020財年業績將受貿易戰拖累

聯邦快遞財報稱,在截至5月31日的第四財季中,公司淨虧損19.7億美元,而貿易不確定性將在2020財年繼續拖累其業務。

物流業
阿里巴巴買下申通近15%股份

這是阿里對國內快遞公司進行的第四筆投資。這家電商巨擘力求精簡物流,提高遞送的成本效益,並創造更多就業。

阿里巴巴增資菜鳥提升物流服務

阿里巴巴將向菜鳥增資8.07億美元,持股比例將從47%升至51%,從而掌握這家物流平臺的控股權。

順豐速運創辦人成中國第三大富豪

這家物流企業在深圳借殼上市後股價連續漲停,創辦人王衛的身家達到275億美元,在中國僅次於馬雲和王健林。

物流
菜鳥網路引領中國快遞業跨越式發展

菜鳥不像亞馬遜或京東那樣自建物流帝國,而是組建由大型快遞公司構成的網路,藉助大數據提高配送速度和效率。

速讀
誰是中國快遞大佬?

當前順豐及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稱「三通一達」)都在衝刺資本市場,這些快遞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在2016年陸續披露出來。近日中通快遞赴美上市籌資14億美元,有可能是今年最大規模美國IPO。

物流
中通或創造今年美國最大IPO

中通發售了7210萬份股份,每股價格19.5美元,高於先前推介的16.5美元至18.5美元區間,市值超過120億美元。

金融

管理
該在公司收快遞嗎?

FT專欄作家凱拉韋:關於能不能在公司收包裹、能收多少包裹,倒沒什麼不成文的規定,也沒有什麼統一看法。取笑你的同事肯定是笑你買的東西,而不是你在公司收快遞。

快遞
身份證號碼濫用之憂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中國身份證號碼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個人出生地和生日資訊一覽無餘,極易洩露個人隱私。政府應該嚴格限制身份證在身份覈實中的作用,不應該在開放、分散、從業人員流動性極高的快遞業貿然強制推行實名制。

快遞
快遞推動中國電商經濟

儘管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但電子商務熱潮催生了成千上萬家快遞公司。低廉的快遞服務不僅推動了中國電商發展,對未來O2O商業模式也至關重要。然而,隨著廉價勞動力供應枯竭,物流企業該如何保持低價運營?

快遞
「快遞小哥」的休閒生活

黃夏龍:每天回到家都晚上七八點了。奔波了一天,往牀上一躺,打打網遊,或看部電影就算全部娛樂。拼命賺錢省錢的目的是把準老婆娶進門。

郵政
誰應承擔補貼成本?

中國媒體人馬俊:中國郵政普遍服務的補貼成本,不應由作爲競爭性市場參與者的快遞業承擔,而應由公共財政承擔,或者由公共財政和仍有行政壟斷色彩的中國郵政分擔。

英國快遞公司努力提高利潤

在英國,處於虧損狀態的快遞公司不在少數。這說明,將不斷攀升的在線零售收入轉化爲快遞公司的利潤並不容易。

電子商務對快遞業的挑戰

在電子商務崛起的同時,令人頭疼的住宅地址快件也越來越多。對快遞公司而言,這是個令人喜憂參半的趨勢,它既構成了挑戰,又帶來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