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研究:私人信貸可能會「放大」下一次金融危機

美國官員和銀行家的報告稱,在市場動盪期間,私人信貸業可能成爲金融危機的「傳染源」。

職場
工時長、不靈活,但金融崗位仍然受到歡迎

儘管最近金融業出現了大量裁員,但高薪和職業發展機會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Lex專欄:貿易戰給華爾街帶來什麼風險?

不確定性意味著交易、募資和融資都會變少,而且美國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的主導地位可能成爲川普奉行民族主義的犧牲品。

金融
金融信使體對生命的啓示

嚴家祺:生命與電子、水分子、氯化鈉分子、DNA分子、病毒一樣,其生成是一種「自然發生「。未來的人工智慧,是否可以可以創造出非碳基生命體?

川普
川普發幣,拷問數位幣未來

徐瑾:川普發幣引發議論,代表一個對數位幣更爲寬容時代到來;人人都可以發幣,問題是多少人認可。數位幣顛覆的不僅是現金,更是當下金融制度。

2024年末思考:對中美經貿關係的展望

王英良:在相互威懾與制裁後,中美依然保持理性和可談判的空間。一種維持經貿要素流通但安全與競爭要素突顯的中美關係基本已經成勢。

如何重新理解金融對創新的意義

本力:無論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的制度性變革,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都是必由之路。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是什麼?

CFA
參加CFA考試的考生人數急劇下降

資產管理行業的變化威脅到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的意義。

金融
從「和合系」實控人歸案看金融監管

李楠、陳開宇:從中植系、海銀系、到和合系等案件的爆發,行業問題何在?不僅需要對涉案人員進行懲處,更需要認真審視金融監管哪裏出了問題。

股市
貨幣:如何印出來?

徐瑾:牛市來了嗎?牛市走了麼?對於中國股市的投資者而言,冰火兩重天。錢怎麼突然多了,錢是怎麼印出來的,央行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央行
央行的權威從何而來

徐瑾:從債市、匯市、樓市再到股市,央行爲什麼那麼忙?有貨幣,自然離不開央行,大家都承認央行發行的貨幣。那麼央行權威又怎麼形成的?

金融業不再受中國年輕人青睞

減薪和追回獎金等金融行業整頓行動,給下一代金融專業人士的職業前景蒙上陰影。金融和經濟學不再是中國最聰明學生的首選專業。

金融
金融之「實」

劉勁:把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理解爲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是不貼切的,更準確理解是,兩者間是軟體和硬體間的關係,兩者是共生的,缺一不可。

日元
日元空襲全球,股災走向何方?

陳稻田:三個重大的資產類別在」7/11「同一天出現趨勢的反轉,故事的起源則要從日元說起。日元在空襲了全球市場,但主要責任仍在美方。

中國國有基金和銀行開始「退薪」

中國將對金融行業的審查擴大至公募基金和國有金融機構駐香港的銀行家。

金融
金融羞恥:一個新的信號

徐瑾:在整頓的風口浪尖,金融羞恥暴露了處於監管與市場夾擊風暴中的集體不安。金融業未來會如何?金融強則國強,虛擬經濟不是原罪。

中金離世女員工:歷史垃圾時間的鏡子

徐瑾:中金女員工離世,爲何引發輿情關注?僅憑藉簡歷與真假資訊,如何能論斷他人人生?在歷史的垃圾時間,管理失敗可能是多數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瑞銀
瑞銀擬向北京國資出售瑞信在華證券部門

知情人士稱,瑞銀將保留瑞信證券(中國)少數股權。作爲交易的第二步,瑞銀將尋求收購北京國資在瑞銀證券所持33%股份。

ESG
新一波基金旨在啓動藍色債券市場

人們對以水資源和海洋環境爲重點的項目興趣日漸濃厚,給這一新興產業帶來了提振。

制裁
美國打擊普丁戰爭機器,資金進出俄羅斯更加困難

華盛頓的打擊行動凸顯其對全球銀行系統的影響力。

中國券商高階主管遭遇普遍減薪

披露的數據表明,中金、中信和國泰君安等國資大型券商的高階主管薪酬在過去兩年裏接連下降。

比特幣
比特幣經濟學

周子衡:所謂的「比特幣經濟學」,根植於其市場表現。爲什麼出現了這樣一種資產,其市場表現幾乎卓異於其他所有投資、投機對象?

金融服務業期望人工智慧提高生產率

人工智慧將承擔客服、定價和交易監控等工作。

金融史
從國家能力看中西大分流(四)

馬德斌:晚清到民國的財經變革,與租界和海關關係密切,逐漸演變成一場全國性金融革命,導致南京政府進行了一場重大的財政與金融變革。

票據新規加大中國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喬伊列娃:關於商業匯票的新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正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困難。

突破基準利率:如何謹防資產負債表衰退?

聃丘泰:存款利率下調突破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基準界限,市場認爲意義重大;中國是否會實施量化寬鬆零?存款基準利率能否長期保留?

網路攻擊暴露了金融市場的脆弱性

銀行和金融機構正面臨越來越多的複雜駭客攻擊。

詠竹坊
百果園十年計劃,是豐滿還是骨感

百果園雄心勃勃公佈黃金十年的發展大計,要做全球果王。

金融
再談「金融信使體」

嚴家祺:在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有非常開闊是「中間帶」,這就是信使體。這對金融、人工智慧的研究有何啓發?

金融
英國四分之一「先買後付」用戶被收取逾期還款費用

金融教育慈善機構就延期或分期付款產品使用人數上升的風險發出警告。

房地產
房企無力償付產品回報 拖累海銀深陷困境

這家聚焦房地產相關資產的財富管理公司,其分銷的部分產品可能難以兌現收益承諾

布魯克菲爾德指控FDIC「祕密」拍賣住房貸款

投資集團布魯克菲爾德稱,FDIC將Signature Bank的資產出售給一家出價低得多的競標者。

就業
英國研究發現倫敦金融城員工受AI衝擊最大

分析表明,倫敦受到人工智慧技術影響的程度是英格蘭東北部的5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中國經濟成長預期

中國政府官員表示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但分析師稱疲軟的出口數據反映復甦依然脆弱。

「沙漠達佛斯」避談以色列-哈馬斯衝突

主辦國沙烏地阿拉伯希望發出「一切如常」的資訊,表示沙烏地仍對投資保持開放。

最新降準背後的經濟結構問題

翁一: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是結構性問題,貨幣政策解決不了經濟結構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反而會強化既有結構,而非變革既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