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別爲中國輸出「壞」通膨而高興

喬伊列娃:中國出口價格的不斷上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爲發達經濟體帶來其無法實現的通膨動力,但沒有理由爲此感到高興。

近十年的前所未有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並未能帶來富裕國家中央銀行本應實現的適度通膨。但它們可能即將從一個不太可能的地方獲得幫助——中國。

中國出口價格的不斷上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爲發達經濟體帶來通膨動力——之前發達經濟體一直未能獲得通膨動力,即使它們大規模印鈔,全球有價值10兆美元的債券爲負利率,並且勞動力市場日益緊張。

但沒有理由爲此感到欣喜,因爲中國即將輸出「壞」通膨。中國的價格是被日益上漲的成本和氾濫的流動性推動的——而這些是北京方面多年來過度貨幣刺激、拒絕讓資本自由流動、自上而下的環境整治和重工業去產能行動造成的。

您已閱讀20%(263字),剩餘80%(10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