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美競爭中的中國劣勢(上)

張立偉:打貿易戰時中國不一定會處於下風,但「川普衝擊」主要是間接的,對正在轉型的中國經濟潛藏的危害很大。

12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發佈任內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白宮在新聞稿中稱之爲「新時代的新國家安全戰略」。這份檔案更像是對中共透露新時代雄心的「十九大」報告做出的強烈回應:兩國同時進入一個新時代併爲各自的戰略目標進行激烈競爭。但這份過度強調競爭而忽略合作的報告顯示出美國已經在逐漸失去信心。

「次貸」危機之後的美國出現一種焦慮,即中國經濟會趕超美國,這種焦慮感在過去十年隨著中國經濟與全球影響力成長而越來越強。歐巴馬總統曾對媒體表示,中國很快就會變成全球最大經濟體,「這幾乎是無可避免的」。他的表態當時引起美國輿論不滿,政治精英紛紛表示美國絕不接受做老二。

川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就是以美國優先爲原則捍衛「美國第一」,就像他所說,「之前美國處處爲別人著想,但現在美國要爲自己而活」。報告認定中俄兩個戰略競爭者是「修正主義國家」,想要摧毀美國的主導地位。這種不加掩飾的霸道,意味著美國可能會採取一切損人利己的辦法鞏固霸權地位,包括經濟上的保護主義,在北韓半島、中東地區、臺灣等戰略敏感區域激化矛盾,讓中俄陷入地緣政治泥潭,美國則趁機推銷軍火與其他交易,享受全球動盪帶給美國的「穩定紅利」。

您已閱讀17%(491字),剩餘83%(23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