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年到來,回顧2017政經大事,展望2018宏觀形勢,中國經濟還將面臨什麼樣不確定性?金融風險何處?全球經濟對於中國影響幾何?FT中文網近期組織《2018展望》專題,邀請意見領袖展開討論,編輯事宜,聯繫徐瑾[email protected]。
2017年,中國經濟取得靚麗的成績,增速達到6.9%,好於預期。工業企業利潤出現了20%以上的成長,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已經被打破,外匯儲備在減少1兆美元之後企穩回升。更爲重要的是,財政收入自2015年以來成長首次超過8%,大大緩解了剛性支出的壓力。可以說,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中國經濟在2017年的良好表現,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應逐步顯現的結果,也是投資和出口持續發力的結果。尤其是出口,在經歷了兩年的負成長之後,增速再度創下近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1.5個百分點左右。假定沒有出口的復甦也沒有其他政策刺激,2017年的經濟增速可能在5.5%甚至更低。
2018年,在本身慣性作用下,在外需拉動下和在改革效應的推動下,經濟仍有可能繼續保持良好成長態勢。在這個過程中,經濟中的一些趨勢和變化是確定的。積極財政政策的主基調不會改變,精準扶貧、汙染防止乃至鄉村建設都將成爲財政支出的重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將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水泥等傳統產業的去產能仍將繼續推進,而先進位造業的發展將成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國有企業改革將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將成爲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抓手。但經濟結構的複雜性也決定了經濟中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