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經濟工作會議、新常態與韌性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對中國經濟成長潛力下滑的共識越多,未來經濟政策預期反而可能越趨於穩定。新常態核心之一是適應而非刺激,而所謂韌性其實就是不要任性。

在人人關心經濟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始終是不容錯過的年末大事,這不僅爲來年經濟定調,更是對於釐清新一屆政府政策思路的難得視窗。通稿之後,又是鋪天蓋地的解讀。

既是官方權威,會議又屬機密,大家都想從中一窺中國經濟政策脈絡。不過,我認爲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實並無太多超預期內容,這可能也是另一種「新常態」: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潛力下滑共識越多,未來中國經濟政策預期反而可能越趨於穩定,不確定性將大爲降低,這對於市場其實是件好事。

新常態仍舊是熱門辭彙。今年12月召開的中國政治局會議其實已經給出信號,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明確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被外界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一直也有人戲稱中央經濟會議是「擴大版的政治局會議」。

您已閱讀14%(355字),剩餘86%(21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