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以雄文預測人類社會意識形態在紛爭數千年之後,最終將統一於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這一論斷在隨後的二十年被證明自大且滑稽。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十五年的高速成長,尤其是最近十五年的快速崛起,讓人們對什麼是制度優勢有了新的認識。2008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更是以一己之力,用激進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加劇自己的結構性問題爲代價,爲避免全球經濟在下行通道加速沉墜做出巨大貢獻。毫不誇張,中國經濟已經成爲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有鑑於此,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爾•佛格森在新著《大退步》(The Great Degeneration)中,重新思考構成西方文明的四大基石——民主自由、市場競爭、法治、和公民社會,他甚至認爲制度的衰退導致了西方世界經濟的衰退和國家政治的保守固化……
中國是未來的答案嗎?在提出這一命題的同時,人們開始爭論中國經濟長期高速成長的拐點是否就要到來。中國政府也對中國經濟做出了「新常態」的表述,用於定義「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成長期不同的新階段」。在延續三十多年的高速成長之後,中國經濟生活中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開始凸顯,包括投資拉動的經濟成長模式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在發酵,金融體系的滯後發展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混亂,收入不平等和社會階層的固化等等。我把過去三十五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期稱爲中國經濟成長的第一階段,中國經濟現在正進入第二階段。希望能對看清中國目前經歷的經濟調整提供一個更清晰的視角。
一個方程式看中國經濟成長的兩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