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報告

中國家族企業面臨傳承危機

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開始考慮企業傳承問題,但後代很多不願繼承家業。這一趨勢對中國經濟來說,是福還是禍?

中國的家族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相當多的企業家正準備把控制權交給下一代。然而,有些第二代可能根本不會繼承家業——有人認爲這一趨勢會損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另一些人則認爲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益。

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1979年將共產主義中國的大門向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開放後,中國湧現出來一大批企業家,是他們打造了中國的出口型經濟。現在,調查和學術研究結果顯示,這些企業家的後代有一半以上不願接替父母掌管家族企業。他們寧願自己創業,或在銀行、投資和科技等熱門行業工作。

「中國正面臨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損失,」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及金融研究所主任範博宏(Joseph Fan)指出。「很多高產值的企業將會後繼無人,」範博宏補充說。他估計創業第一代經營的企業貢獻了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半以上,剩餘部分主要來自國有企業。

您已閱讀18%(355字),剩餘82%(16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