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央行賣空國債背後的兩道難題

張林:幫助經濟、企業、居民和收支承壓的地方政府真正走出本輪週期,恰恰需要克服兩大難題——降息難降、寬鬆難寬。

在中國長期國債收益率降至歷史低點之時,日前人民銀行決定,將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以便可以在合適的時點將這些國債在二級市場賣出,從而提高國債利率、壓低國債價格。

爲什麼要在這個時點賣空國債、提高長期國債的收益率?畢竟,壓低長期國債收益率的理由非常充分。

一方面,中國經濟轉向復甦需要低利率的融資環境。長期國債收益率走低,既是市場自我調節機制的一部分,也是央行逆週期調節的一部分。無論是美聯準的量化寬鬆(QE),還是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其目標都是爲了壓低長期利率的價格,從而加快市場調節的過程,儘快提振信貸交易和資產價格。

您已閱讀13%(280字),剩餘87%(18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統計與解讀

張林,遠東資信首席宏觀研究員,財經專欄作家。關注宏觀經濟與金融運行,既不願意擂鼓鳴鑼粉飾天下太平,亦不願意憤世嫉俗徒增世事苦悶,堅持從客觀統計數據出發解讀現象、釐清事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