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的管理型經濟、不完全競爭與外部性

馬曉野:中國經濟治理模式是處於計劃與市場之間的「管理型經濟」:上游由國企壟斷經營,生產末端儘量放開市場競爭,政府對經濟的管理和調控始終如影隨形。

——經濟治理模式特點與市場競爭的價格與利潤下行的推論

不言而喻,中國的經濟運行及管理是一種獨有的形態。對一直處於改革和探索過程中的中國經濟體制的描述,人與亦云的說法是「轉型(軌)經濟」。這一說法的錯誤,實際上已經受到了現實和理論兩個方面的挑戰。轉型經濟的說法是原來人們推斷的,經濟體制由計劃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的一個中間形態。

中國經濟治理形式在變化過程中,但是正式的說法一直很明確,是要更多的利用市場機制,僅此。近年來鄧小平在探索初期提出的「不爭論」的時期已經結束,明確地排除了以私有產權爲基礎的市場經濟作爲改革的目標形態的說法。「摸石頭過河」並不像有些觀察者想的那樣是要登上彼岸。

您已閱讀8%(291字),剩餘92%(31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