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

中國的管理型經濟、不完全競爭與外部性

馬曉野:中國經濟治理模式是處於計劃與市場之間的「管理型經濟」:上游由國企壟斷經營,生產末端儘量放開市場競爭,政府對經濟的管理和調控始終如影隨形。

夸騰因廢除英國產業政策計劃而受到指責

前英國保守黨商業大臣克拉克表示,夸騰的這一舉動「令人費解」。

能源
歐盟提出設置臨時天然氣價格上限

歐盟提議出臺緊急機制,對極端天然氣價格進行干預,但任何緊急上限不得超過3個月。

可持續金融需要中央計劃

由一個中央規劃機構提供系統性的指導,將幫助公共和民營部門投資者區分可持續投資與不可持續投資。

經濟
書評:人,一切韌性的來源

張緣:《極端經濟》一書講述了「人」作爲經濟韌性來源的道理,同時又用各種失敗案例,告訴我們「計劃」與腐敗對強韌經濟構成的挑戰。

寄託習近平宏大抱負的雄安新區

除充當首都北京的衛星城之外,雄安新區還打算成爲中國產業政策的實驗室,並證明政府自上而下培育技術創新是可行的。

大數據
大數據有望讓計劃經濟復活?

桑希爾:據馬雲和某些中國學者的說法,計劃經濟可能在大數據時代重新煥發活力,但其現實可行性存在兩大疑問。

從列寧到雷曼兄弟:謊言的代價

桑德布:計劃經濟成爲彌天大謊,但資本主義的謊言是認爲,金融及其他資產的市場價值準確反映其代表的經濟價值。

北京
有位購車:註定失敗的北京決策

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翁一:早在1998年至2004年,北京曾實施憑停車證購車的政策。但隨著汽車數量增加,停車位不能滿足需求,出現開假泊車證的情況,該政策隨之無法執行。

印度
印度撤銷計委對中國的啓示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理事鄧聿文:印度計委與中國發改委類似,均爲計劃經濟殘留,也都腐敗叢生效率低下。莫迪取銷計委爲改革鋪路,應成爲中國的榜樣。

棉花
Lex專欄:選擇計劃還是市場?

中國大規模出售儲備棉的舉措可能不會給市場帶來太大的不利影響。此舉算得上是國家計劃模式下的一次壯舉,但國家控制終究戰勝不了自由市場創新。

中國市場化改革的下一步

《市場的邏輯》作者、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你如果可以設計一個市場經濟,你就不需要市場經濟。我們需要市場經濟,恰恰因爲我們不能設計。改革是人們不斷積累而成的一個過程。

市場深化與中國社會轉型

在圍繞張維迎《市場的邏輯》一書舉行的讀書研討會上,中央黨校教授周爲民說,中國30年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在哪裏?在於市場的邏輯。這不是模仿,只是我們回到了常識。

爲何不能心平氣和討論經濟問題?

讀者seawave315:茅老提出的絕大部分觀點都是經濟學的基本常識,爲什麼許多人聽到時卻羣情激憤?這固然有中國國情特殊的原因,但輿論對觀點應當寬容。

茅於軾:市場爲何有效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茅於軾爲張維迎新著《市場的邏輯》作評時。他認爲,計劃經濟永遠有無窮的吸引力,所以經濟學作爲反對計劃經濟的一門學問,將永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