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

市場深化與中國社會轉型

在圍繞張維迎《市場的邏輯》一書舉行的讀書研討會上,中央黨校教授周爲民說,中國30年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在哪裏?在於市場的邏輯。這不是模仿,只是我們回到了常識。

編者按:復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美國阿特拉斯經濟研究基金(Atlas Economic Research Foundation)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世紀文景出版公司於2010年9月在上海聯合召開「市場深化與中國社會轉型讀書研討會」,主要討論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新著《市場的邏輯》和中央電視臺電視系列劇《公司的力量》提出的一些市場化改革的重大議題,並以此爲引子,進一步探討未來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道路。會議主辦方授權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本次會議的發言記錄。此處爲下半部分——張維迎教授發言之後,與會經濟學者們的發言。

新望(經濟學學者):

我想補充自己的一些想法。剛纔提到,市場經濟、財產權的觀念,西方很早就有,中國也有。我覺得對市場經濟的理解,應該是一種現代經濟意義上的理解。古代也有財產權,但現代的財產權由民法規定,還有一個憲法意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的法治國家是並行的,市場經濟確立的私人財產權,有賴於法治國家在憲法意義上對私人財產權的保障。在古羅馬,民法中也提到了財產權,但那是司法意義的,而不是憲法意義的。

您已閱讀8%(468字),剩餘92%(54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