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日女生江歌遇害一週年之際,兩場審判正在日本和中國同時上演。在日本,司法人員根據法律程式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訴訟;在中國,社會公衆根據道德標準對另一名受害者進行網路審判。針對劉鑫的憤怒譴責已經持續了一年,並在本週達到了最高潮。
平心而論,江歌的慘死實在令人痛心,江歌母親的悲痛確實讓人動容,社會公衆的關切多數都是出於良知和善意。但不幸的是,江歌生前最親密的兩個人陷入了痛苦的紛爭,網路的關切也從對遇害者的愛演變爲對另一名受害者的恨。更有甚者,大規模的網路暴力不僅令人嘆息,也爲未來更多的網路暴力埋下了伏筆。在最初的義憤過後,我們應當開始認真思考以下問題:如何面對本案中的人性糾葛?如何公正地討論一起刑事案件?如何避免以野蠻的方式去維護文明,以道德的名義去踐踏法治?
一、「人性」是否是指控劉鑫的理由?
您已閱讀8%(350字),剩餘92%(38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