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

哈佛校長的建議:中國文革有世界含義

丁學良:文革涉及的諸多元素是現代社會普遍面對的問題。從儘可能超越性的視野講授文革課,是我始終追求的目標。

要總結在大學裏教中國文革課28年的體會,得從自己最早受到的知識刺激說起。與以下內容相關的背景,筆者已經在FT中文網2012年10月15日的《麥克法夸爾的文革世界》、2009年3月27日的《四十年研磨出的文革通史》裏提及。現在把更多資料充實進來,提供一幅完整的圖景。

中國的文革是世界性話題

1988年秋季哈佛大學首開文革課時,在該校每學年發行一本、厚度近千頁的課程手冊裏,對該課程的簡介是:「從1966年至197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民衆之間的爭吵鬥爭、學生的暴力行動、政治領域的密謀詭計、軍隊裏面的圖謀不軌折騰到分崩離析的地步。這個國家一度看起來是全世界紀律最嚴謹和最穩定的專權政體之一,而在上述的十年間,顯得是快要瓦解成碎片、陷於無政府狀態了。導致這種狀況的,恰恰是對建立這個專制政體作出首要貢獻的那位毛主席。本課程將追蹤毛澤東的目標,挖掘文革中湧現出來的深層次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對中國人有意義,對我們也同樣有意義」(Courses of Instruction, published by Official Register of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ambridge, MA, 2005 -2006, p. 4)。

您已閱讀20%(562字),剩餘80%(22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