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則橫議

「好人」、「壞人」之辯

天則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軍:好人是有所爲有所不爲的人,而壞人大都屬無所不爲的人。這一劃分標準雖籠統卻很實用,且有些中國古老哲學回光返照的意味。

幾乎所有人都希望做個好人,當這種判斷來自於我們在意的人時,「好人」無疑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評價。

不過,做個好人有時並不容易,因爲嘴長在別人身上,別人的評價我們控制不了,也難以左右。特別是,當好壞難辨的時候,做個好人不僅取決於當事人的心理修煉,而且還考驗他人的智慧和甄別能力。

好人與壞人的評價標準很複雜。雖然現實世界存在一個簡單明瞭的標準,如以是否觸犯法律爲依據進行判斷,但好人與壞人的界限很多時候並不以法律爲界,他們之間的區別有時會十分模糊。如果再夾雜一些主觀因素,良莠不分也就見怪不怪了。此外,好壞的判斷往往因人而異,出現情隨景遷、人隨事變的情形也很常見。

您已閱讀8%(277字),剩餘92%(30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