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

秦立志、付騰浩:地區性兩極格局中前沿支點國家的生存戰略選擇機制

前沿支點國家的戰略決策往往能夠牽動大國衝突的走向,甚至能夠影響全球格局的變化。當前的烏克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G7
每週時事分析:G7正在走向終結

曹辛:川普這種個性的人只尊重實力,他真正感興趣的是中俄這樣有實力的大國。G7作爲一度制定規則的世界領導者的身份,無疑將走向消亡。

歐盟
歐盟需要一套新的地緣政治方針

德福斯:歐洲各國必須意識到,「歐洲項目」如今是一個硬實力項目,需要將地緣戰略影響力擴展到現有邊界之外。

走在世界新秩序的路上——全球政治亂象

何越:美國二戰後建立的秩序正在瓦解,回顧過去幾十年的和平,的確是「失去方知珍貴」的惆悵,與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北極
中國是北極的掠奪者嗎?

北極治理研究者鄒琪表示,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法律權利邊界遠遠大於美國參與南海事務,中國並非在爭奪美國影響力,而是在供給國際公共品。

川普
川普2.0:讓美國再次偉大或終結其全球霸權?

黃宇韜:川普2.0外交路線的改變,本質上體現了美國從立足結構性權力向依賴工具性權力的切換,但其能達成何種效果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英國學者萊奧尼:烏克蘭衝突變局下的歐洲

倫敦國王學院的國防研究助理教授萊奧尼表示,川普顯然想繼續讓歐洲國家分裂並遠離中國,但該政府製造的混亂也爲中歐關係改善提供了機會。

戰略博弈的不確定性與大國興衰的攻守邏輯

中國海洋大學學者秦立志和方博一表示,「邊緣地帶」的海陸複合型崛起國,要綜合運用隨勢與造勢,重視軍事戰略手段與大戰略的匹配和對接。

烏克蘭與「菜單上的和平」

林原:以後俄羅斯較有可能得到的是「餐桌上的和平」,而烏克蘭得到的則應是「菜單上的和平」。難道這些也可被視爲「我們時代的和平」?

川普關稅威脅損害美國可靠性

沃爾夫:一個前後矛盾的美國是不可靠的合作伙伴,美國的不可預測性影響著其國際關係的方方面面。

對話《軟實力》作者約瑟夫•奈:在硬地緣政治時代,軟實力扮演什麼角色?

馮鬱青:約瑟夫•奈受訪表示,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軟實力依然非常重要,而川普的上臺有可能讓美國的軟實力受損。

2024年國際時政大事盤點

葉勝舟:川普遇刺和重返白宮;以色列升級中東戰爭;OpenAI發佈首個文生影片大模型;尹錫悅緊急戒嚴「政治自殺」;歐洲大國政局動盪……

以經濟手段,顯戰略功效:如何評估「一帶一路」的效率?

成朝庭:從經濟角度看,「一帶一路 」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低效率,但有效促進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對外影響力,因而具備較高的戰略效率。

戰略
秦立志:戰略文化的時空維度與中國的崛起路徑選擇

秦立志認爲,要打破戰略文化的「一元論」思維,形成多元類型化認知,中國在遇到重大地緣政治挑戰時,應以戰略文化締造的「實用性」爲主。

川普
1948年重臨?川普當選與未來世局

趙尋:以最激進的福音派信仰,作爲文明的基準,而罔顧中產階級整體的基本人權,將對文明造成最大的災難。

川普新政,中美如何應對?

王輝耀:中美可增進對話交流,包括繼續鞏固落實中美元首舊金山共識,保持並增進中美民間交流,形成新時期中美既競爭又合作的良性競合方案。

反恐
武兵科:大國競爭背景下美國如何繼續開展國際反恐?

川普政府以來,大國競爭明確替代國際反恐成爲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首要關注。大國競爭和國際反恐存在競爭關係,也有緊密的相互影響。

秦立志、付騰浩:地緣戰略關係、相互依賴與大國聯盟選擇機制

國際關係學者秦立志、付騰浩受訪表示,中國應該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制定地緣戰略,以剋制、謙遜的態度營造有利於自己的戰略形勢。

王正緒:中美競爭與21世紀的意識形態

浙江大學教授王正緒受訪表示,大國競爭、區域衝突以及全球資源爭奪將持續,各國都將更注重對本國戰略資源的掌控,以及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

全球化
從全球空間碎裂到自治時代的降臨

陳功:逆全球化階段是一種「碎裂」的過程。世界版圖也因爲這種空間碎裂而改變,自治將成爲新格局下主流的治理模式。

歐洲
秦立志、譚皓宇:不確定性挑戰與歐洲戰略自主的類型化研究

中國海洋大學學者秦立志受訪表示,當下歐洲面臨戰略自主實踐的深化困境,對歐洲戰略自主演化邏輯的溯源與過程追蹤具有豐富的戰略理論意義。

戰爭與關稅正重塑全球秩序

王英良:烏克蘭戰爭與加沙戰爭加速打破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同時中美關稅爭端和中美衝突也將導致全球經濟格局甚至供需的重塑。

印太
葉曉迪:美國「印太」小多邊主義何以生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葉曉迪受訪表示,美國構建小多邊主義,根本目的是通過誘使盟伴對華「協同脫鉤」來增強對華遏制效果。

外交
弱國無外交?哪個弱國?

林原:對中國歷史而言,由於各種偏頗、曲解、謬誤普遍存在,「糾謬式普及」較爲少見。本文意在使讀者對完璧歸趙、晏子使楚有更正確的認識。

歐中能否抓住「大交易」的機會?

桑德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期間,中歐本來有機會達成地緣政治戰略大交易,卻錯過了。

秦立志:體系制衡、威脅認知與陸海複合型大國的崛起困境

中國海洋大學學者秦立志受訪表示,中國作爲陸權傳統大國,正在推進海洋強國戰略建設,對歷史上其他大國的地緣戰略案例進行戰略推演是必要的。

歐洲與美國,誰離不開誰?

楊超:歐洲如果真的有意願發展自身力量,就有可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成爲國際政治中重要的一支力量,那時就能以更平等的地位與美國對話。

秦立志:安全困境、戰略自主與風險偏好的慣性

中國海洋大學副教授秦立志受訪表示,即使是霍布斯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依然有政治家與戰略家願意承擔剋制所帶來的個人境遇風險來締造和平。

川普
每週時事分析:川普的迴歸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曹辛:對中國而言,川普如果迴歸白宮,是機會與挑戰並存,經貿上對中國不利,地緣政治上則可能對中國有利。

中國在外交競賽中有超越美國之勢

尼蘭:至少在一個經常被忽視的衡量全球影響力的指標上,中國多年來處於領先地位,這個指標就是外交網路的規模。

歐洲:要大砲還是要黃油?

成朝庭:進入2024年以來,西方各界發起了關於歐洲能否自保的密集討論。這並非偶然,而是由烏克蘭戰爭小氣候和美中戰略競爭大氣候所決定的。

得失與輸贏之辯:直擊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

王輝耀、苗綠:本屆慕安會的標題是「雙輸」(Lose-lose),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對會議形成了烏雲壓頂之勢。

中美關係的五個階段(下)

鞠建東、侯江槐:基於中美歐三足鼎立的全球經濟基礎,或催生人民幣、美元和歐元三足鼎立的國際金融體系及三足鼎立的全球治理體系。

英國國防大臣:結束和平紅利時代,進入戰前世界

何越:英國國防大臣沙普斯演講傳遞出的信號是,世界和平紅利時代已結束,英國處在戰前世界,正加大國防投入與協作。

中美關係的五個階段(中)

鞠建東、侯江槐:當前到2030年前後,在這一階段中國將逐步使經濟總量水準達到美國的水準,我們也將對中國的追趕情況進行簡要分析。

近距離觀察杜哈論壇:交鋒、碰撞與融合

王輝耀、苗綠:杜哈論壇上各種西方與非西方之間的碰撞與融合讓人難忘,我們意識到,非西方國家的聲音在國際舞臺上日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