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正處於一種複雜而脆弱的狀態,高企的公共債務、人口老齡化、外部貿易壓力以及金融系統潛在風險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種「完美風暴」。這不禁讓人回想起十五年前即提出並不斷追問的問題:日本會成爲下一個希臘嗎?答案是,短期內日本不太可能陷入希臘式的債務危機,但長期風險正在逐步累積,2025年將成爲關鍵節點,可能決定日本經濟未來的走向。
日本的公共債務水準令人矚目。2025年7月,日本公共債務預計達到1350兆日元,約合8.8兆美元,佔GDP的比例高達263%。這一數字遠超2009-2010年希臘債務危機時的142%,也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然而,與希臘不同的是,日本債務的結構和背景提供了短期緩衝。首先,日本87%的公共債務由國內機構持有,其中日本銀行(BOJ)持有46.3%,保險公司持有15.6%,其餘由國內銀行和養老基金等持有。這些債務以日元計價,依託日本的貨幣主權,違約風險較低。相比之下,希臘危機期間,70%的債務由外國投資者持有,歐元區框架使其無法通過貨幣政策靈活應對。此外,日本政府的資產規模較大,約佔GDP的96.7%,使淨債務水準降至114%,遠低於名義債務比例。利息支出方面,日本2025年的債務利息支出佔GDP的1.7%,約爲16.5兆日元,佔稅收的25%,遠低於希臘危機時5-7%的水準。這些因素共同降低了日本短期內陷入希臘式危機的可能性。
儘管如此,日本經濟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人口老齡化是核心問題之一。2025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預計達到30.1%,到2030年將進一步攀升至32%。老齡化推高了社會保障支出,2025年社會保障預算預計達到42兆日元,佔政府總支出的36%。與此同時,稅收收入僅佔GDP的18.2%,約爲70兆日元,遠不足以覆蓋總支出(佔GDP的46.5%)。財政赤字持續擴大,2025年預計達到GDP的2.8%,若反對黨提出的減稅和補貼政策(約1.5兆日元)在2025年7月參議院選舉後實施,赤字可能進一步推高至GDP的4%以上。這種財政壓力與希臘危機前的情況有相似之處,希臘當時也因高福利支出和低稅收收入導致財政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