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危機

化債的盡頭是MMT

古堯:信用貨幣真正確立需要主權信用顯性化,足夠規模國債市場是基礎;現代貨幣經濟體系下,國債貨幣經濟學意義大大超越其財政學意義。

債務
中國處理債務危機歷史經驗的啓示

秦勇:中國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關口,應當以更加接軌全球的制度型開放融入全球科技與貨幣流,保障中國繼續以中高增速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信評遭降,美債螺旋引擔憂

周子衡:美國信用評級下調或會產生廣泛的後果,可能會挑戰美元地位及美國國債可信度。各國一直在積極追求去美元化,並旨在減少對其依賴。

歐洲
歐元區重陷債務危機?

周子衡:危機重擊根源在於歐洲財政能力的極速弱化,以及各國協調能力與意願下降。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機,已在整個歐洲造成了混亂。

鴉片還是解藥:從債到債務危機

徐瑾:何爲債務,債務危機如何誕生與收場?債務是不是鴉片,核心是要不要擴大地方債。當經濟榮景不再,債務繩索會更緊,甚至有債務危機風險。

斯里蘭卡與中國展開債務重組談判

這將考驗中國及其他債權人能否擱置分歧,幫助斯里蘭卡擺脫經濟危機。該國需要獲得貸方對重組債務的承諾才能獲得IMF救助資金。

債券
缺少歐洲央行安全網,投資者難以交易歐元區債務

歐洲央行通過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支撐了歐元區的債券市場。

南亞債務危機:爲什麼是斯里蘭卡?

周子衡:今年盧比大本營的南亞各國都陷入通膨的陰影之中。斯里蘭卡的內爆是一起孤立的事件,還是地區甚至全球債務危機的預兆?

斯里蘭卡危機凸顯預算透明度重要性

在衆多新興市場面臨創紀錄的債務和通膨之際,政府與民衆就預算決策展開有意義的討論至關重要。

歐洲央行能否防止第二次歐元危機發生?

歐洲央行在債券市場「分化」問題上採取了迅速行動,但其行動將受到投資者的考驗。

拉加德爲歐洲央行應對債券市場恐慌的計劃辯護

歐洲央行行長告訴歐洲議會議員,她決心防止歐元區國家借貸成本之間的差異擴大。

什麼危機?不必過分擔心義大利國債

近期有關義大利國債前景的擔憂讓人回想起2012年,但現在與10年前相比的一些重大區別指向了積極的方向。

房地產
逾期的佳兆業懇請投資人「多一點耐心」

這家中國開發商發表聲明致歉,表示將採取出售資產等措施應對流動性困難。目前市場負面情緒已開始蔓延至投資級的房企債券。

海航
海航1700億美元重整計劃獲批

海航曾是中國最大海外交易商,該集團的重整將爲恆大問題的解決提供參考。

負利率
負利率無法挽救負債經濟體

德拉羅西埃:負利率並非應對過度負債的好辦法,負利率是金融不穩定的根源,會幫助製造資產泡沫。

準備迎接新冠債務危機

埃爾-埃利安:面對大量違約的可能性,投資者與其購買那些估值與基本面脫鉤的資產,不如更多考慮其資產的收回價值,然後據此調整投資組合。

FT社評:警惕新興市場債務這顆定期炸彈

爲應對問題,G20財長會議應討論增發1兆美元特別提款權來增強IMF的「火力」,民營部門和中國也必須參與進來。

危險地依賴華爾街的美國經濟

福魯哈爾:美國股市暴跌並不真正關乎新冠疫情,後者只是觸發了我預計已久的回調。真正的問題在於美國經濟現在依賴資產泡沫生存。

誰是下一場債務危機的播種機?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那麼,金融體系的任何脆弱性都可能引發一場新的債務危機。

債務
一帶一路倡議:製造「債務陷阱」還是創造市場增加資產淨值 ?

王燕:對於中國「債務陷阱式的外交」質疑不少,但傳統援助沒有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瓶頸問題。一帶一路倡議,恰恰是立足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增加公共品的供給和公共資產的淨值。

中信
中信集團出售所持麥當勞部分股份

在北京方面敦促大型國有企業去槓桿化之際,中信計劃出售部分所持麥當勞股份,以改善債務狀況。

移民
一個華人新移民眼中的雅典

黃華:作爲外來新移民,希臘生活五味雜陳。面對地中海美妙景色,我想在此終老;面對實際問題,又希望這種生活是暫時的。

中國地方政府敲響債務警鐘

分析人士認爲,未來兩年半內,即將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至少會達到3.8兆元人民幣,這將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風險。

海航
海航一子公司發生債務違約

海航的香港子公司CWT International的一筆14億港元債務發生違約,其抵押資產面臨被債權人接管的風險。

IMF:企業債務水準加劇全球經濟脆弱性

報告顯示,全球經濟的近四分之三部分都存在企業債務水準較高的問題,這有可能加劇經濟下行的幅度並危及金融穩定。

貨幣、債務和匯率的三大誤解

胡偉俊:市場上充滿了各種似是而非的理論。很多錯誤認知,共同點在於邏輯鏈條簡單,符合常識,但經不起推敲。

中國國企違約風險中的迷霧

青海投資集團在償付期限過後不久就悉數償還債券本息,但投資者表示,這次技術性違約的心理影響不會輕易消除。

恆大
許家印自掏10億美元購買恆大債券

由於市場遇冷,恆大新發行債券的一半以上由許家印自掏腰包購買。債務近1000億美元的恆大須在未來6個月償還440億美元。

中國的金融風險不會殃及全球

普倫德:中國政府仍有足夠的財政能力對銀行進行資本重組,金融體系很大程度上仍然封閉,降槓桿也一直穩健。

中國信貸泡沫已成歷史

今年1月至4月中國影子銀行貸款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64%,標誌着中國在2009年開始的信貸泡沫結束。資本流動的趨勢正在扭轉。

盾安集團陷450億元債務危機

這家中國大型製造集團請求政府提供援助,以免發生債務違約。這是對中國當局降低金融風險承諾的一次考驗。

小型區域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短板

埃默里赫、坎貝兒:如果中國經濟受到衝擊,財務狀況不佳而且放貸給經濟最弱省份的小銀行可能出現問題。

Lex專欄:國企改革與新風險

「習近平思想」地位提升使得經濟改革無法走回頭路,但如果中國富人羣體產生資本外逃潮,國企債務違約的風險就會上升。

爲什麼說中國不會發生債務危機?

Chen Zhao:中國的債務與GDP比率備受投資界關注,但對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來說,該指標較高很正常。

中國如何擺脫債務陷阱?

沃爾夫:中國仍然需要依靠債務快速成長才能維持經濟增速,而且擺脫這個陷阱的所有方法,看上去都很艱難。

中國會爆發債務危機嗎?

陳艾亞:中國債務激增日益引發投資者疑慮,但應注意到中國債務並不依賴外國資本,央行也能較好控制貨幣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