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務

新興市場債務大幅成長不值得恐慌

弗裏達:若排除香港、新加坡以及中國內地,新興市場債務的增量並沒有那麼令人憂心,償債能力也並未受到威脅。

馬爾地夫盤點中國債務代價

馬爾地夫新政府批評前政府官員爲了中飽私囊而達成不利交易,使這個40萬人口的國家背上負擔不起的債務。

Lex專欄:難以被取代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中國推動成立的「特殊目的」債券,無法取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因爲如果基建所需資金全部靠發行這類債券,借款成本將顯著上漲。

盾安集團陷450億元債務危機

這家中國大型製造集團請求政府提供援助,以免發生債務違約。這是對中國當局降低金融風險承諾的一次考驗。

中國年輕消費者如何推動債務熱潮

根據FT《投資參考》最新調研顯示,由於房貸被打壓,中國借貸熱潮的驅動者改爲年輕的消費族羣。

中國「監管風暴」衝擊對沖基金業

中國對債務的打擊衝擊了國內新興的對沖基金業。債券市場熊市促使銀行撤回先前存放於外部債券管理公司的資金。

爲什麼說中國不會發生債務危機?

Chen Zhao:中國的債務與GDP比率備受投資界關注,但對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來說,該指標較高很正常。

IMF:中國「殭屍企業」債務佔比不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篇新工作論文稱,殭屍企業只佔中國公司債務總額5%至9%,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僅佔16%。

國際投資者重新看好中國經濟

奧瑟茲:在多數投資者看來,中國經濟仍將繼續成長。但中國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分析:中國離「債務清算日」有多遠?

中國央行緊跟美聯準提高了借款成本。但現階段的中國經濟能夠應對這種收緊嗎?經濟學家喬伊列娃認爲不能。

中國警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中國財政部表示,一些地方政府財政過於困難,難以滿足日常運轉開支,並警告中國經濟債務風險上升。

中國會爆發債務危機嗎?

陳艾亞:中國債務激增日益引發投資者疑慮,但應注意到中國債務並不依賴外國資本,央行也能較好控制貨幣狀況。

2016年金融市場大事記

今年金融市場跌宕起伏:新年大跌,英國退歐公投,「川普通膨效應」,中國債務累積,人民幣貶值,接連登場。

破解中國債務謎團

黃育川:近10年來,有關中國金融體系瀕臨崩潰的預測週而復始,卻從未應驗。中國債務問題是否被誇大了?

中國債務吸引少數境外「勇者」

儘管經濟學家和許多外國投資者擔心中國的債務和違約,但有一小批另類資產管理公司正在闖蕩中國信貸市場。

中國快速積累債務引發擔憂

國際結算銀行把10%以上的信貸差距界定爲值得擔憂;而中國在今年3月達到30.1%,突顯全球經濟面臨的一大潛在風險。

中國會出現銀行業危機嗎?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拉迪:中國債務水準、尤其是公司部門債務非同尋常的上升速度,令人擔心該國或許無法避免一場銀行業危機,進而減緩本國經濟成長,並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負面溢位效應。這種擔心有道理嗎?

如何避免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風險?

LGIM信貸策略主管班奈特:對於一些人而言,中國代表著一個結構性改革讓國家重返世界成長引擎地位的積極案例。但我們認爲,這是不太可能的。

《人民日報》刊文警告債務風險

未具名「權威人士」在訪談中警告,「高槓杆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成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

中國債務週期:勇敢者的遊戲

FT首席國際金融記者桑曉霓:隨著中國信貸總規模再次加大、公司債券違約案例增加,一個新的不良債務週期正在開啓。但已經有大膽的外國投資者開始考慮「危機中的機遇」。然而,這些機遇會不會向局外人開放仍是一個問題。

中國企業借新債償舊債

FT新興市場主編金奇:中國本輪信貸刺激比2009年的規模更大,但實體經濟對之幾乎沒有反應。統計顯示,中國企業新借入的資金主要不是用於投資,而是用於償還舊債。

債務
FT社評:走回舉債刺激老路的中國

中國經濟再平衡是個艱鉅的任務。由於當局努力管控這一進程,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推出刺激性政策幾乎不可避免。重要的是確保這種手段的運用能產生更大回報。

中國應如何解決壞賬問題?

原花旗高級副主席羅茲:隨著中國金融領域的風險逐步上升,領導人需要認識到越拖會越糟糕。猶豫不決將破壞國內外對他們的經濟管理技巧的信心:短期而言這將促使資本外流增加,同時無疑會導致中期GDP增速下降。

李克強敦促加大穩成長力度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仍未擺脫通縮風險。中國總理稱,前期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應不斷顯現,但「穩成長促改革調結構還需加碼發力」。

Lex專欄:承認中國債務問題是第一步

就中國的債務問題而言,周小川和尚福林等中國高官最近承認問題存在,相當於邁出第一步,但離救贖還很遠。要振奮股市,僅僅提供廉價資金遠遠不夠。

堅持穩健是控制債務風險的關鍵

安邦諮詢:從中國人大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長樓繼偉的發言中,可以梳理出當前中國債務尚未失控的原因,及今後政府應對債務問題時的一些思路。

中國公司債違約風險升高

FT新興市場編輯金奇:如今,中國公司債務的違約風險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據預計,今年中國企業的債券違約案例將大幅增加。

中國債市泛起泡沫

繼中國股市出現「過山車」現象之後,投機「大篷車」已緊接著開到了公司債市場。這一次,天真的投資者會不會又落得像今年夏季在股市裏那樣慘?

中國債市的靜悄悄改革

滙豐資本融資全球主管利子琛:在人們聚焦於中國股市的同時,中國龐大的國內債券市場發生了意義重大的改革,轉變了外資參與的方式。

邁進中國債市的門檻

人民幣加入SDR之事,可能會成爲外國基金公司加緊尋求進入中國固定收益市場的一個轉折點。近兩月來已有多家境外資產管理公司獲得銀行間債市准入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