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報告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留守兒童:中國奇蹟的遺留難題
如今中國有6100萬「留守兒童」。經濟學家稱他們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必然代價,並預計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這一羣體可能產生嚴峻的家庭和社會問題。但另一些研究卻得出了與普遍觀點完全不同的結論。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中國奢侈品市場風光不再
政府對贈送昂貴禮品的打擊、經濟放緩以及消費者品味改變,導致中國內地奢侈品支出進一步下降。全球奢侈品行業不得不加倍努力,以適應一個更成熟更分化的複雜市場。
中國政治
關注
正在消融的「2012共識」
中國媒體人趙信:2012年底,中國社會曾形成過未成文的共識:拒絕革命,繼續推進改革,而改革需要威權人物推動。但現在這個共識正在消融,國家的走向令人感到迷茫。
TPP
關注
2015:中國應對TPP的多重選擇
中共中央黨校陳建奇:TPP從三個層面影響中國經濟;中國應對TPP的佔優策略選擇不是簡單決定加入還是不加入,而是將構建亞太自貿區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2015:「熊貓」喫掉「點心」
隨著人民幣入籃,離岸人民幣點心債券市場前景不妙。中國央行9月將熊貓債券市場開放給兩家境外銀行——滙豐香港和中銀香港,可能也爲點心債券市場敲響了喪鐘。
中國股市
關注
A股:迴歸常態,迴歸基本面
申萬研究所桂浩明:迴歸本質就是讓基本面對股市運行發揮決定性作用,是擺脫政策市的前提。對於每個市場參與者來說,都必須要面對重大考驗。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在華外企如何應對「黎明突襲」?
許多律師建議在華企業客戶建立「黎明突襲演練」機制,以防不請自來的監管調查。他們說,公司應安排員工向高階主管發出警報,後者隨之做出應對。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2015中國特展:大師雲集,快錢急活
FT中文網撰稿人賈布: 2015年中國特展呈爆發式成長,大師展扎堆上海。但除梵高映像展實現盈利外,其它多以觀衆反應冷淡、票房失利收尾。
天則橫議
關注
中國「村鎮化」大勢隱現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網路正在塑造經濟社會秩序之雛形,讓我們隱約看到了中國古老的經濟社會秩序重生之可能。我們應該藉此重新思考城市與鄉村的關係、工業與其他產業的關係,重新思考中國究竟需要城市化、城鎮化、還是村鎮化。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中國金融業新亮點:保險
在投資者遠離中資銀行股之際,保險業成了中國金融業中的一個亮點。目前中資保險股估值約是銀行股兩倍。由於較低的保險普及率,中國保險業有巨大成長空間,吸引外資險商投下大量資本。當然中國保險業在快速成長過程中也要應對各種挑戰。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共管理複雜經濟的能力出問題了嗎?
中國技術官僚管理一個日益複雜經濟體的能力曾令大多數在華外國投資者印象深刻。但今夏股市崩盤以及隨後的一系列政策失誤,讓許多投資者開始質疑北京官員的絕對可靠性。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2015年臺灣紀事
臺灣《新新聞》週刊總主筆顧爾德:2015年,臺灣上上下下處在一種詭譎的氛圍中:不管好壞,大家都在等著這一年趕快過完。民衆心頭都很篤定,2016年臺灣社會將走入一段與過去7、8年來完全不同的進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關注
供給側改革需要重回實業
上海證券胡月曉:經濟「泡沫化」對供給調整的影響,是最爲嚴重和深遠的。在一個「泡沫化」的經濟裏,「資本經營」是比「實業經營」更能實現財富成長的手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三大難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降槓桿去產能必定導致經濟下滑,能否兼顧穩成長?鼓勵農民買房後,就業和社會服務是否可以保證?這與地方政府收入下滑之間的困境如何協調?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FT大視野:中國的權錢較量
「郭廣昌事件」向民營企業傳遞了一個資訊:反腐沒有例外。在中國的權錢較量中,誰會佔上風毫無懸念,但對權力來說,這種「上風」可能得不償失。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以空前方式影響世界經濟
FT專欄作家普倫德:不太容易受外部影響的美聯準9月因對中國的顧慮推遲加息,突顯世界已被中國崛起所改變。中國明年將再次成爲決定世界經濟走勢和資本流動方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這一次,不會再是關於經濟放緩。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2015文化「小事」記(下)
歷史學者王曉漁:黃仁宇對萬曆十五年的評價同樣適用於2015年:若干爲歷史學家忽視的事件,表面似「末端小節」,或成爲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
醫療
關注
中國醫改的下一步怎麼走?
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認爲,中國一方面應完善和整合醫療籌資體系,另一方面要改革醫療服務體系,改變醫療資源分配「倒三角」狀況,解放醫生,鼓勵社會辦醫。
中國債市
關注
2015:後非標時代的資產再定價
上海耀之基金總經理王小堅:2016年即將來臨,冀望預測未來一年的投資市場表現如何,需要先回顧梳理過去一年的風雲變化,投資者可從中探究未來的投資方向。
FT大視野
關注
中國醫療體系痼疾難除
面對醫療服務需求增加和人口老齡化前景,中國正在推行醫療改革,力圖解決醫療體系中的結構性弊病。中國去年重罰GSK給整個醫藥市場帶來寒意,在華外資藥商都紛紛收緊了合規流程,但腐敗仍是整個中國醫療系統的通病,這讓在中國的跨國藥企進退兩難。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2015文化「小事」記(上)
歷史學者王曉漁: 這一年,似乎並無大的文化事件。但許多小事表面是末端小節,實質卻是發生大事前的癥結。諸多事件彷彿卡夫卡或馬爾克斯的小說。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人民幣與美元分手是好事
經濟學家戴維斯:中國央行最近澄清其思路後,人民幣與美元脫鉤、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新制度浮出水面,這是降低2016年全球經濟風險的明智舉措。
人民幣
關注
爲什麼要關注人民幣籃子?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人民幣籃子暗示著央行將逐步減少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水準的關注,或意味著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下,人民幣不想也不會再緊盯最強貨幣。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中國崩潰論」錯在哪裏?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崩潰論的評論人士低估了中共在改善數億民衆實際生活水準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樣也低估了中共愛國宣傳的力量。中國證明,在實現繁榮與現代化上,中國可以追趕日本的成功。
中國債務
關注
中國債市泛起泡沫
繼中國股市出現「過山車」現象之後,投機「大篷車」已緊接著開到了公司債市場。這一次,天真的投資者會不會又落得像今年夏季在股市裏那樣慘?
GDP
關注
中國低迷將如何拖累亞洲成長?
渣打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馬德威:即便全球成長相對低迷,但世界各地的經貿紐帶仍在快速演變。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哪些主要經濟體對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成長最爲重要?
中國政治
關注
新常態下如何發掘改革動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中國應該制定一項改革促進法,以把中央政府與下面的「四條腿」——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重新調動起來。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中國自上而下的「足球夢」
足球在中國正成爲一項熱門產業,既受到領導層的支持,又得到大財團的資本投入。然而中國足球要想走向世界,還得要培養出世界級的球員。
人民幣
關注
加入SDR將爲中國帶來多少外資?
聯博布里斯科和Vincent Tsui:根據測算,人民幣「入籃」以及中國配套的金融改革,將推動國際投資組合的再平衡,這可能導致到2020年近3兆美元流入中國。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外企用電子商務叩中國市場大門
爲進入中國市場,越來越多西方企業轉向電子商務,這是一個現成的、巨大的市場,也是一種比開設連鎖店或者開拓零售市場更快、更廉價的方式。
中國經濟
關注
什麼纔是「資產荒」的真正原因?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石磊:中國的商業銀行一面哭號「資產荒」,一面把自己的資產增速做到了15%以上的水準。不是「資產荒」了嘛,爲什麼商業銀行資產增速不減反增?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在華外企必須接地氣
專利律師魯濱遜:要降低監管調查帶來的風險,外資企業在中國必須有朋友。這不是鼓勵企業付諸腐敗,而是爲了保障資訊暢通。這是高通應吸取的教訓。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產業經濟形勢依然嚴峻
長江商學院教授甘潔:中國產業經濟最大的挑戰是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其嚴峻形勢是製造業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振興將是長期的過程。
中國經濟
關注
從城鎮化步伐看中國經濟下行空間
海通證券李迅雷:中國明年註定要對各種泡沫悉心呵護,避免其破滅而導致金融危機,又要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化解因經濟結構扭曲帶來的種種矛盾。這或許就叫經濟轉型。
2015年度報告
關注
「四萬億」計劃後遺症依舊棘手
7年已過,但中國政府仍需應對「四萬億」計劃留下的「遺產」。分析人士認爲,除採取手段削減債務負擔外,承認一些債務無法償還是政府面對的終極難題。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應謹防債務通縮陷阱
瑞銀集團汪濤:明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過剩產能繼續壓制工業產品價格的回升;預計政府在採取積極財政政策同時,還將繼續放鬆貨幣政策。
熱門文章
1.
追憶「經濟上行的美」,中年社會的最後倔強
2.
大學校園開放爭議背後,是中國社會缺乏方法論
3.
假如年輕人不再追星
4.
中國握有強大稀土「武器」,爲何不早點使用?
5.
中國6月份PPI通縮加深,CPI轉跌爲漲
6.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韓關係的考驗與北韓的異動
7.
美國遭遇川普全面攻擊
8.
川普重啓關稅戰:投資者們準備好了嗎?
9.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7月12日
10.
川普政策重創波士頓生物科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