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英國錄得一年來最快的季度經濟成長

英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成長0.7%,但這個數字是基於川普宣佈「解放日」關稅之前的數據。

歐元區經濟第一季度成長0.4%

歐元區在美國總統宣佈全面關稅之前季度的經濟數據超出預期。

南韓GDP下滑,政治動盪衝擊消費

在韓美啓動關稅談判之際,南韓第一季度數據凸顯經濟疲軟。

關稅戰陰影下中國一季度GDP同比成長5.4%

這一增速超過了北京爲2025年設定的全年成長目標,也超過了分析師預測的5.1%。

日本經濟連續第三個季度成長

儘管利率開始上升,但日本企業支出的增加仍推動經濟實現成長。

德國經濟連續第二年萎縮

德國央行上月還表示,今年經濟將繼續停滯,而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引發又一年的經濟萎縮。

印度忽視了氣候變化對經濟成長的拖累

康納:對印度令人興奮的經濟成長預測幾乎完全忽略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儘管環境變化已開始影響印度企業部門。

世界銀行上調中國經濟預測

世界銀行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爲4.9%,2025年爲4.5%。其表示,中國需要公佈更多政策細節來提振家庭和企業信心。

GDP
尋找GDP完美替代指標的害處

賈爾斯:統計機構的本職工作是產出總體準確、直觀、可以理解的數據,而不是衡量社會善惡價值。

多家投行下調對今年中國GDP增速的預測

越來越多的分析師認爲,中國今年可能無法實現5%的官方成長目標。

中國第二季度經濟成長放緩

中國第二季度GDP同比成長4.7%,遜於預期,且增速較前一季度有所放緩。

經濟趨勢下的政策空間

劉海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政策並無多少空間,經濟將生活在一個中央政府保持定力、地方政府保持創造性的世界。

英國經濟成長停滯,蘇納克競選活動受打擊

4月份英國GDP增速爲零,與3月份0.4%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緩。

美國是健康經濟體還是「保健」經濟體?

美國醫療產業的支出和就業爲經濟做出了貢獻,但其背後是糟糕的健康狀況和醫療體系中的低效和無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

IMF將其對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從4.6%上調至5%,但警告稱,中國需「收縮」可能影響貿易伙伴的產業政策,並加大力度提振內需。

日本經濟在第一季度出現萎縮

日元疲軟給日本家庭開支帶來壓力,並使日本央行加息計劃複雜化。

M2超300兆元,意味著什麼?

葉冬豔、歐陽輝、曹輝寧:M2/GDP比值越高,表明廣義貨幣拉動經濟效率越低,我們應該鼓勵發展股債等直接融資市場,從而降低M2增速、提高廣義貨幣的效率。

中國一季度GDP超預期成長5.3%

這一同比增速超出市場預期。此際,中國政府正試圖引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現由製造業帶動的復甦。

官方數據證實英國經濟去年陷入衰退

新數據給首相蘇納克「發展經濟」的承諾蒙上了陰影,目前保守黨在民意調查中遠遠落後於工黨。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四大重點

沈建光:兩會報告發布後,也有一些市場聲音認爲,其中設定的目標、部署的政策、提出的任務沒有超出預期。5%的增速目標達成並非易事。

智庫:英國可能已在2023年末陷入衰退

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預計,去年第四季度英國GDP再次下降0.1%,陷入技術性衰退。

中國人口下降加速,經濟實現較低的成長目標

政策制定者面臨著不斷加深的房地產行業危機、通貨緊縮和人口壓力等挑戰。

美國經濟的韌性可能無法持續

列韋林:美國經濟目前表現出的驚人韌性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明年情況會有所不同。

消費疲軟拖累復甦,日本經濟收縮

第三季度日本經濟的下滑將使日本央行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努力複雜化。

歐元區通膨率降至2.9%,降幅超過預期

這一下降幅度反映出能源價格的下降以及食品價格上漲的回落。

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成長4.9%

在中國政府努力穩定房地產和銀行業之後,經濟擴張超出市場預期。

中國經濟成長數據的五大看點

儘管中國經濟疫後恢復緩慢,但仍有望實現今年的5%左右的經濟成長目標。本週三將發佈的經濟成長數據,有五大看點。

最新數據徹底改變英國經濟敘事

修正後的新數據顯示,英國GDP已在2021年末超出疫情前水準,增速並非墊底,而是在G7中處於中間位置,與法國相仿,領先於德國。

實現今年成長目標的壓力和風險

沈建光:房地產、財富管理違約頻發,指向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增多,制約市場主體信心修復。政策層面還需進一步發力,以確保完成全年目標。

日元疲軟促進出口 日本經濟成長迅猛

日本第二季度GDP成長超出預期,但分析師警告稱通膨將導致日本國內經濟疲軟。

美國第二季度經濟成長加速至2.4%

經濟增速遠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測,在美聯準積極加息的背景下,美國經濟活動表現出了韌性。

如何應對中國經濟不斷加大的「溫差」?

沈建光:面對下行壓力,宏觀政策需進一步發力;提高財政赤字或發特別國債,用於新基建投資和消費券;進一步大幅降息,加大房地產鬆綁力度。

GDP不是唯一生死攸關的事

奧康納: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應完全圍繞著GDP。在我看來,預期壽命應該是衡量一個國家狀況的最重要的補充指標。

Lex專欄:美國人的實際收入是否變少了?

經濟指標顯示美國比50年前更加繁榮,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感到悲觀。

債務
英國政府債務62年來首次超過GDP

5月份公共部門淨借款達到200億英鎊,比去年同期多了107億英鎊,主要原因是社會保障福利和能源支持計劃的成本。

修正後數據將顯示歐元區經濟收縮

歐盟統計局週四公佈的數據可能顯示歐盟過去兩個季度的經濟產出略有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