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

極端熱浪席捲歐洲,氣候科學家敲響警鐘

希臘和土耳其都已進行火災疏散,西班牙和葡萄牙氣溫高達46攝氏度。

旅行
遠離高溫警報區:在英格蘭北方尋找避暑之地

張璐詩:在狂野的北海和披滿石楠花的荒原之間行馳,風帶著海鹽和泥土的味道,沒什麼比得過大自然的鎮靜之力。

Meta
科學家:Meta的AI氣候工具引發對除碳的虛假期望

Meta被指責使用不準確的數據來識別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材料。但科學家還是歡迎Meta試圖解決問題的態度。

石油
谷歌、貝佐斯和馬斯克支持的甲烷衛星在太空失聯

這對監測全球油氣行業甲烷排放情況的努力是一個打擊,工業化時代近三分之一的升溫是這種強效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的。

美國能源集團斥巨資建造發電廠爲數據中心供電

資本支出的增加引發了消費者對能源價格上漲的擔憂。

碳交易
一位碳信用經紀人的非凡人生與神祕死亡

一名義大利逃犯如何利用外交豁免權,與杜拜王室成員及賴比瑞亞的墮落英雄維阿合作。

FT雜誌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如何開始

可能引發更大範圍市場動盪的氣候衝擊。

美國和歐洲遭遇「熱穹」,氣溫達到危險高點

科學家說,自1950年代以來,此類大氣現象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幾乎增加了兩倍。

美國在綠色技術領域何以錯失「斯普特尼克時刻」?

貝蒂:否認氣候變化、對所謂精英的無端偏見、對中國的無差別厭惡以及對保護主義的沉迷,這些因素導致美國浪費了其曾經的技術優勢。

ESG
美國大企業在兩種氣候壓力之間走鋼絲

許多公司堅持了環保承諾,但減少了相關的資訊傳遞。

歐洲綠色鋼鐵雄心因能源成本受挫

行業領袖警告稱,如果沒有更多的國家支持和進口保護,氣候目標將面臨風險。

英國新產業戰略爲工業企業下調能源價格

汽車、航空航天和化工等行業將免於支付電費的綠色徵費。

美國退出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中國能否提供解決方案?

周曉竺:美國退出已經造成部分項目取消和資金缺口擴大。中國可以通過「一帶一路」等合作機制,填補美國退出後的資金和技術缺口。

爲什麼世界仍然無法放棄煤炭

巴黎氣候協議簽署十年後,煤炭需求仍在成長,主要是因爲印度和中國,而且沒有達到峯值的跡象。

地球將在三年內耗盡「碳預算」,《巴黎協定》目標希望渺茫

研究發現,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正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

石油
大型石油公司直面夕陽時代

業界在石油峯值到來的時間以及如何應對方面仍然存在分歧。

美國多州派代表前往歐盟尋求綠色政策建議

這標誌着美國某些選區和歐盟之間的一個值得注意的合作領域。

報告:2024年化石燃料銀行融資增加逾20%

美國銀行和巴克萊銀行均將化石燃料行業的貸款和承銷額增加了100多億美元。

碳稅
歐盟考慮對家庭取暖和汽油徵收碳稅,以填補預算缺口

歐盟委員會官員建議,利用將於2027年生效的碳排放稅帶來的部分收入來滿足該集團的更廣泛需要。

氣候政治新格局初現端倪

吉爾:國家、國際貿易及其引發的矛盾、以及貫穿其中的地緣政治走上前臺,取代了過去十年一直髮揮主導作用的多邊論壇機制。

氣候基金爲工業清潔轉型打開大門

氣候投資基金將爲7個國家提供優惠貸款,專門處理重工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歐盟在清潔技術生產補貼上出現分歧

歐洲在支持新興技術發展與堅持傳統自由市場對補貼的政策之間艱難權衡。

能源
世行解除核能融資禁令

世界銀行行長彭安傑表示,將支持延長現有反應堆壽命的項目,促進核能產業發展。

全球海洋溫度仍接近創紀錄水準

5月份全球海洋溫度達到有記錄以來第二高的水準,加劇了人們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擔憂。

航運公司在北冰洋航線上表現冷淡

冰川融化可縮短亞歐大陸之間的航程,但存在經濟和地緣政治風險。

中國能否引領全球氣候融資?

羅思瑞:在全球氣候行動和乾淨能源轉型持續面臨威脅的當下,中國在COP29氣候大會上提出的氣候融資舉措或將提升全球氣候雄心。

印度煤炭龍頭重啓數十座礦井

國有的印度煤炭公司的董事長表示,由於可再生能源難以滿足能源需求,該公司也在準備綠地項目。

道達爾能源因宣傳天然氣遭到「漂綠」指控

道達爾被訴是法國首例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提出「漂綠」指控的案件。開庭辯論吸引了包括法律專家在內的大批法庭觀察員。

新能源
極端天氣不再是新能源發電的唯一威脅

連續多日無風、寡照或風光同降的天氣,在過去不被認爲是「極端」條件,卻在電力系統大比例接入新能源發電之後給供電帶來了新的挑戰。

歐盟氣候專員警告全球變暖將引發更多戰爭

胡克斯特拉表示,軍方越來越擔心海平面上升、乾旱和洪水造成的影響。

「殭屍火」隨天氣變熱加劇加拿大嚴峻火情

科學家正在研究增多的「殭屍火」現象,即土壤在夏季著火,並在隨後的冬季在地下極其緩慢地燃燒。

卡尼拉攏石油業,力圖讓加經濟免受川普影響

這位加拿大總理兼自由黨領袖提出一項「大戰略交易」:在推動能源出口的同時降低排放。

美國將開放阿拉斯加荒野地區進行石油鑽探

川普試圖兌現其對石油行業的競選承諾。

歐盟要求各成員國將用水量減少10%

歐盟委員會下個月提交的用水計劃將首次設定節水目標。

世界氣象組織:未來五年全球氣溫升幅將接近2℃

與工業化前水準相比,升溫超過1.5攝氏度預計將變得更加「常見」。

法德推動廢除綠色供應鏈規則,丹麥予以反擊

丹麥大臣同意需要簡化公司的報告義務,但堅持認爲新法規有其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