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蘇聯只製造過一次「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1957年,蘇聯發射軌道衛星,對美國科學和國防圈子中的人造成巨大沖擊。美國當今的超級大國競爭對手中國則頻繁製造此類時刻,DeepSeek人工智慧大型語言模型的面世就是其中之一。但在一系列綠色技術領域,尤其是電池和電動汽車,美國似乎無所謂,任由中國勝出。
喬•拜登(Joe Biden)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的綠色支出涉及擴大對氫、太陽能、風能和清潔燃料生產等技術的聯邦支出和稅收抵免,其目標有二。一是通過創造就業機會助力拜登連任;二是挑戰中國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並實現美國的自主。第一個目標失敗了,第二個目標的初步成果也面臨嚴重威脅。
《降低通膨法》旨在通過在支持共和黨的州和國會選區創造就業機會來對抗川普,而且確實推動了電池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投資成長。但在實踐中,意識形態正在壓倒經濟實用主義,環保原則幾乎是無足輕重。
您已閱讀23%(422字),剩餘77%(13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