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

碳稅
歐盟考慮對家庭取暖和汽油徵收碳稅,以填補預算缺口

歐盟委員會官員建議,利用將於2027年生效的碳排放稅帶來的部分收入來滿足該集團的更廣泛需要。

航運
美國威脅要對國際船舶碳稅進行報復

川普政府宣稱,拒絕一切基於溫室氣體排放對其船舶實施經濟措施的努力。

COP29
多國政府在巴庫推動氣候稅

各國政府,而不僅僅是綠色社運人士,正在支持所謂的「團結稅」,以填補阻礙實現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目標的巨大資金缺口。

歐洲要爲未來五年的劇變做好準備

布恩:主導議程的三大主題將是提振歐洲競爭力、加速並整合歐洲國防工業、以及歐盟擴容。

碳稅
「歐盟電力碳稅將打擊淨零目標並影響消費者」

歐盟的碳邊界調整機制將於2026年生效,它將阻礙英國和歐洲之間的能源合作,導致歐洲電價飆升。

歐盟碳邊境稅與全球貿易碎片化

對進口的鋼材等碳密集型商品徵碳邊境稅或許有助於限制碳排放,但生產商警告稱,碳邊境稅可能極大地改變全球貿易流動。

企業準備應對歐盟碳邊境稅帶來的繁瑣手續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將於10月1日進入試運行階段,企業擔心這會帶來不可預測的成本和瓶頸。

實現淨零排放的100兆美元之路

在沒有全球碳稅的情況下,綠色轉型可能在政治上代價高昂。

中國敦促發展中國家反對「航運排放稅」

中國向某些發展中國家發出外交照會,批評富裕國家設定「不切實際的」減排目標,「將導致海運成本大幅增加」。

碳稅
法國尋求各國支持對航運業的排放徵稅

知情人士表示,法國尋求建立一個由數十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支持對全球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徵稅。

碳稅
Lex專欄:歐盟有理由對碳密集型進口產品徵稅

碳邊界調整機制可以阻止「碳洩漏」,即將本土產出轉移到其他地區,從而令歐洲的就業受到打擊。

貿易伙伴指責歐盟碳稅爲貿易保護主義

歐盟的CBAM徵稅計劃遭到了美國、中國和非洲國家的批評。

碳稅
讓每一個人都有減排的動力

哈福德:如果碳排放永遠是一種外部成本,而不算到產品的成本中,那麼企業和消費者就很難去關心碳排放問題。

我們都要樂於爲應對氣候變化買單

赫爾姆:抨擊企業是容易的,但企業開展經營並不是爲了好玩,它們的客戶是你和我。你我都是汙染者,應該爲此買單,並減少消費。

實行全球碳價格勢在必行

奧孔喬-伊維拉:設定一個與《巴黎協定》相符的全球碳價格將有助於實現我們共同的氣候目標,併爲跨境企業帶來穩定和公平。

能源價格飆升加劇了對歐盟碳稅計劃的反對

歐洲議會議員們考慮放棄擴大碳稅的提案,轉而支持更嚴格的監管等替代方案。

碳稅
美國民主黨擬靠碳邊境稅爲3.5兆美元支出計劃買單

美國民主黨議員正在起草計劃,對來自碳汙染國的進口商品徵稅,以此爲週二商定的一項3.5兆美元一攬子支出計劃買單。

歐盟即將公佈里程碑式的減排計劃

這項一攬子計劃將使歐盟成爲全球淨零排放行動的首個先行者,它將針對所有關鍵行業和國際貿易。歐盟的貿易伙伴將予以密切關注。

研究:碳稅或導致全球股市下跌20%

一項分析表明,如果突然徵收每噸75美元的碳稅,全球股市將下跌20%。該分析認爲投資者未能在股票估值中考慮氣候風險。

航運
航運公司:歐盟減排計劃可能適得其反

MSC地中海航運的掌門人表示,歐盟的減排措施將迫使航運公司降低其船隻航速,這就需要更多的新船隻來維持服務水準。

如何用簡單公平的方式徵收碳稅?

拉詹:最低成本的全球減排方式是給予每個國家相似的激勵,按噸徵收名爲「全球碳減排激勵」的碳稅。

共和黨元老支持美國徵收碳排放稅

一羣共和黨元老支持徵收碳稅,並建議所收稅款以分紅形式返還給美國民衆,以「體現自由市場與有限政府原則」。

美國開徵碳稅正當其時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油價暴跌及其他能源價格的下挫使美國徵收碳稅變得切實可行。美國在這方面的領導作用,將進一步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碳交易
碳交易市場已經破產?

歐盟的一項計劃成功地把全球大部分國家聯合起來了:美國、中國、印度和俄羅斯都對歐盟擴大「碳排放交易計劃」適用範圍的企圖進行了抨擊。但在這種國際喧譁後隱藏著一個更可怕的事實:該計劃已經後院起火。

碳排放
FT社評:歐盟應就排放交易與中美對話

歐盟將航空業納入排放交易計劃的決定,促使中美這兩個通常的對手站到同一立場。各方都有一定道理,都應好好利用未來幾個月的機會,努力達成協議。

中國抵制歐盟航空業碳稅引發風波

中國決定禁止本國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讓中國航空業陷入兩難境地。但歐洲航空公司處境也十分尷尬,因爲它們可能面臨外國政府的報復。

減排
何必抵制歐盟「碳稅」?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受益歐盟「碳稅」的是減排企業和地球,付出代價的是歐盟境內起降的航空公司和旅客。中國政府沒必要爲航空業在歐盟「抗稅」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