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

多數汙染大國將錯過聯合國2035年氣候目標最後期限

只有屈指可數的國家準備好了提交未來十年應對全球變暖的計劃。

2023:「氣候紀錄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科學家表示,2023年的氣溫可能比過去10萬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要高。

聯合國稱全球升溫將達2.9攝氏度

根據聯合國的分析,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可能性低至14%。

2023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在連續4個月出現異常天氣之後,10月份氣溫又打破紀錄。

IPCC主席擔心氣候變化目標實現的可能性降低

自兩年前IPCC最初報告發布以來,碳排放量的增加意味著,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可能性已不到三分之一。

7月成爲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月份

全球升溫幅度暫時突破1.5攝氏度大關,海洋和空氣溫度均創下新高。

研究:南極洲將面臨災難性的極端環境事件

一項研究警告說,氣溫上升將創造一個冰少得多的「新世界」

英國氣象局:到本世紀末40度的氣溫將變得稀鬆平常

該局的報告稱,若全球繼續變暖,那麼到2100年,英國2022年的創紀錄高溫將被視爲「涼爽」。

滙豐
滙豐高階主管因氣候變化言論被停職

滙豐高階主管柯克在演講中稱,氣候變化的金融風險被誇大了。其他高階主管試圖與其言論劃清界限,儘管滙豐內部提前知道演講內容。

COP26近尾聲,圍繞新氣候目標鬥爭正上演

剛剛公佈的最終協議草案將在未來幾天進行重大修改。隨著談判進入最後階段,各國在如何實現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上出現了重大分歧。

行星生命跡象指標凸顯氣候「壓力值」

據一篇最新論文,科學家們追蹤的31個氣候變化相關指標有18項創下了新高和新低,同時有若干項出現了積極變化。

氣候變化致墨西哥灣暖流流速降至千年來最低點

帕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這極有可能是由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因爲沒有其他合理的解釋來說明這種減緩的原因。

中國爲實現氣候目標宣佈一系列新舉措

在紀念《巴黎氣候協定》達成五週年的峯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誓言在未來十年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提高近兩倍。

Lex專欄:銀行應停止向煤電廠放貸

銀行收緊與煤炭項目相關的貸款是正確的。爲使世界有機會達到爲解決全球變暖問題而定下的目標,這十年要大幅減少煤炭的使用。

關於氣候變化,新冠疫情能告訴我們什麼?

何麗:從全球範圍來看,封鎖期間的碳排放減少尚難令人滿意,但人們價值觀的轉變或許能爲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中國爲何首提環境治理「現代化」?

中外對話:多年前,環保先鋒馬軍曾撰文展望環境治理改革。如今,他如何看待中央最近提出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海平面上升風險波及全球

分析人士呼籲,企業需要更多投入,以滿足投資者日益增加的對提高氣候變化相關風險透明度的需求。

我們需要新的國際機構協調氣候和能源問題

巴特勒:應對氣候變化,我們需要一個成熟而可信的國際組織,將分析預測與制定解決方案結合起來。

五大湖水位上升令人們擔憂氣候變化

楊蓓蓓:北美五大湖的水位正接近歷史最高水準,雖然水位線的起起伏伏可能是週期性的,但人們現在將其歸咎於全球變暖。

碳排放
新冠疫情導致中國碳排放減少1億噸

研究顯示,中國重工業產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而大幅下降,過去兩週,中國的碳排放減少了約1億噸。

民主國家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盧斯:澳洲叢林大火和加利福尼亞州野火的可怕畫面,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但也突顯出,民主國家難以動員公衆行動。

FT社評:澳洲政府將因森林大火付出代價

在澳洲東部多處燃起森林大火之後,總理莫里森作出了可悲的回應。他領導的政府將會爲此付出政治代價。

澳洲
澳洲總理在林火危機後拒改氣候政策

莫里森是煤炭行業的支持者,他說氣候變化只是造成大火的諸多因素之一,稱不會在恐慌下倉促改變氣候政策。

氣候政策分歧可能導致聯合國氣候大會無果而終

大會可能再次無法就成立碳市場問題達成共識,同時,公衆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擔憂加劇,青少年發起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將出任聯合國氣候行動特使

這項任命反映了全球致力於推動央行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的趨勢。卡尼將在結束行長任期後擔任這個無薪職位。

美國正式要求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週一,美國正式啓動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進程,整個退出程式需要一年時間完成。美方退出之舉立刻招來環保人士的譴責。

中國城市太陽能供電比電網供電更便宜?

《中外對話》:根據一項近期發表的研究,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太陽能可以在無補貼的情況下提供比化石燃料發電更低的電價。

氣候變化可能引發新的房貸危機

邰蒂:專家表示,氣候變化可能會給世界許多地方的銀行、保險公司和房主帶來資產價格衝擊,引發抵押貸款違約。

聯合國: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聯合國最新報告稱,在極地冰層融化和海水變暖導致海洋膨脹的共同作用下,海平面加速上升,將對數億人口構成威脅。

環境
厄瓜多的水電革命

厄瓜多近年來大力興建水電項目,期待藉此走出電力短缺困境,但與此同時,這些項目也帶來了巨大的債務風險。

G20
FT社評:G20不能迴避氣候變化議題

爲取悅美國,日本準備在G20公報中不提「全球變暖」和「脫碳」,但氣候變化的現實總有一天會讓政治人士喫苦頭。

全球變暖導致喜馬拉雅冰川加速融化

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冰川在加速融化,氣溫升高是導致這種情況的最大因素。

極端天氣可能引發「惡性循環」

極端天氣導致去年能源需求增速達到自2010年以來最高水準,令人擔心世界對供暖和製冷系統的依賴可能加劇碳排放危機。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創新高

由於經濟強勁和極端天氣刺激能源需求激增,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創紀錄的330億噸,同比成長1.7%。

FT社評:阻止氣候變化之難在於能做到卻不做

包括川普在內的一些人否認氣候變化,還有一些人只是做出要解決問題的樣子,這是氣候變化議程雖可行卻沒有進展的原因。

中國在全球氣候談判中扮演領導角色

曾多年迴避氣候談判領導角色的中國,正成爲全球氣候談判的權力掮客,幫助填補美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後的領導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