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在一個環境保護和氣候政策的十字路口,必須探索建立一個現代的環境治理體系」, 公衆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馬軍告訴中外對話。
3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佈《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這是2019年11月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後,環境治理領域「現代化」的第一份路線圖。這份路線圖以「黨的領導」、「多方共治」、「市場導向」、「依法治理」爲原則,共包含7個改革領域和28個要點。
2012年,在新一屆政府走馬上任伊始,馬軍曾撰文《中國未來十年新型環境治理體制芻議》,對環境治理體系改革提出期待。過去幾年,這位中國民間環保領域的領軍者之一帶領他的機構IPE深耕環境資訊公開。他們開發的「蔚藍地圖」手機APP和每年進行的PITI政府環境資訊公開評估被認爲是中國公衆與政府在環境治理中形成「良性互動」的樣本。對於新提出的這份環境治理「現代化「路線圖,他爲中外對話進行了解讀。
您已閱讀15%(474字),剩餘85%(26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