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

中國應如何發揮氣候行動的全球領導力

譚浩:美國氣候與能源政策的轉向,爲中國帶來重大挑戰和機遇。對於中國而言,關鍵問題不在於是否應該,而是如何成爲全球氣候行動的領導者。

「碳關稅」背後的碳價主導權博弈

何適、劉文智:從歐盟「碳關稅」之前的美國CCA草案,到近日英國再次重申未來的碳進口稅舉措,所謂「碳關稅」究竟只是貿易保護,還是另有目?

中國製造如何應對歐盟的「綠色衝擊波」?

宋欣:「綠色衝擊波」已然來襲,全球性氣候變化重塑世界商業格局在所難免,而這個「衝擊波」具體而言指的是歐盟即將出臺的「碳邊境政策」。

比亞迪
比亞迪成就背後的「刺鼻氣味」

周掌櫃:比亞迪應該首先消除對外溝通的「刺鼻氣味」,用最苛刻的環保標準自身審查,並提交有公信力的環保報告。

比亞迪
被指汙染的比亞迪長沙工廠部分停產

據報道,該廠部分產線從週日晚開始停產整頓。針對該廠汙染危害當地居民的說法,當地政府在廠區進行了環境檢測。

儲能是乾淨能源發展最重要的瓶頸

陳宏、朱啓貴:液態有機儲氫或許可以突破乾淨能源發展最重要瓶頸,該技術將在乾淨能源廣泛使用和降低碳排放中起到關鍵作用。

全球減排有一種簡單辦法

瑞佔:應該建立一隻全球基金,讓人均排放量超出全球平均水準的國家每年向其繳費,讓排放量低於平均水準的國家獲得付款。

全球金融業向毀林相關公司投入1190億美元資金

研究發現,全球領先的銀行是這些大型農業企業的最大資助者。

日本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汙水排進太平洋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事故後產生的100多萬噸被放射性核素汙染的廢水排放到大海中,此舉遭到環保主義者、漁民和周邊國家的譴責。

沙子
淘盡黃沙,一場反常識危機

張原峯:地緣政治鬥爭造成的緊張國際關係,會使高純石英沙加速成爲戰略性關鍵資源,從而引發對高品位礦場資源的全球性爭奪。

喜馬拉雅冰川融化加大冰川湖威脅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最新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地區有47個極具危險性的湖泊,它們可能會決堤,造成下游地區洪水氾濫。

爲什麼我們要給自然資源標價?

邰蒂:這一看似異想天開的行爲不但能讓人們重視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或許還可以讓各國在綠色議題上達成共識。

碳排放
分析:中國碳中和承諾重燃減排變革希望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讓人們看到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宏偉目標和願景,但在40年裏如何兌現這一承諾,中國的減排路徑仍不明朗。

中國能否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進程貢獻領導力?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進程遭受新冠疫情衝擊之際,各方期待即將在昆明舉辦締約方大會的中國發揮領導角色。

如何從波索納洛手中拯救亞馬遜雨林?

施廷克爾:面對國內外要求加大打擊毀林行爲的呼聲,波索納洛不過是做些表面文章,各國政府應結成聯盟向其施壓。

每週數讀:疫情之下,騰訊遊戲收入大幅成長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騰訊第二季度財報優於預期、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加速砍伐森林、中國對印度科技領域的投資減速、全球石油生產商正面臨鉅額虧損。

重建更加環保的疫情後世界

凱文迪什:世界期盼新冠疫情的最糟時期已經過去,但環境危機已經開始蔓延。各國政府必須抓住機會,展現更大的勇氣。

如何實現綠色的經濟復甦?

沃克:沒有比因爲新冠疫情而暫停實現環境目標更錯誤的行爲了。政策制定者應與工業界開展合作,實現綠色復甦。

從疫情中復甦的世界 需要更緊密的合作

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彼此關聯的。新冠疫情動搖了全球社會的基礎,考驗我們的合作能力。

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病,需要怎樣的科學研究?

凱瑟琳•厄爾利:新出現的人類疾病中有75%都源於動物,但針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仍嚴重缺乏資金。

面對新冠疫情,航空公司試圖拖延氣候措施

凱瑟琳•厄爾利:航空業需要支持來走出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這對行業減排會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爲何首提環境治理「現代化」?

中外對話:多年前,環保先鋒馬軍曾撰文展望環境治理改革。如今,他如何看待中央最近提出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海平面上升風險波及全球

分析人士呼籲,企業需要更多投入,以滿足投資者日益增加的對提高氣候變化相關風險透明度的需求。

銀行需認真對待「一帶一路」的環境風險

迪維亞•納拉因:支持「一帶一路」項目的中資銀行,應該實施環境風險管理政策和監督。

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怎麼看待環境危機?

阿蘭姆: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最具戰略性的工程之一,但巴基斯坦政府忽視其中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對氣候造成的影響。

竹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星

近年以竹子爲基礎的替代材料獲得中國政府認可。業內人士稱,用竹基複合建築材料替代鋼、水泥或塑膠,可以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氣候變化是否即將無可挽回?

阿胡賈: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表示,爲兌現2015年《巴黎協定》承諾所做的努力「完全不夠」。

民間組織施壓電商平臺管控有害化學品

王晨:中國快速發展的電商平臺給一些問題產品開了綠燈,但民間環保組織看到了電商平臺巨大的監管潛力。

北京新機場:發展與環保再平衡

馮灝:中國北京大興機場的建設在滿足人們日漸成長的出行需求的同時,是否還會帶來新增的碳排放?

碳排放
力拓將與寶武和清華合作開發減排方法

鐵礦石生產商力拓將與寶武鋼鐵集團和清華大學合作開發減排方法,以改善整個鋼鐵價值鏈的環境表現。

亞馬遜
FT社評:必須聯合起來挽救亞馬遜熱帶雨林

向巴西施壓可能適得其反,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承認,亞馬遜包括8個南美國家的主權領土,需要各方聯合努力。

亞馬遜:從淘金熱到森林大火

大火肆虐亞馬遜雨林之際,在聖保羅舉辦的一場攝影展讓人回憶起30年前的淘金熱。當年的淘金者之一正是現任總統的父親。

「犀牛」債券開創保護融資新途徑

正在籌備的五年期「犀牛」債券是世界上第一件致力於保護物種的金融工具,有望以一種新的方式讓民營部門參與物種保護。

讀者來信:柏林人怎麼處理廢舊物品和垃圾

讀者李小龍:垃圾分類席捲上海,有朋友來問德國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我可以介紹一下柏林人處理垃圾和廢舊冗餘物品的情況。

全球變暖導致喜馬拉雅冰川加速融化

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冰川在加速融化,氣溫升高是導致這種情況的最大因素。

森林奶牛真的更環保嗎?

普羅費塔:阿根廷採用「林草複合」方式生產低碳牛肉。這種模式據稱有利於環境,但環保組織仍然提出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