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

碳交易
一位碳信用經紀人的非凡人生與神祕死亡

一名義大利逃犯如何利用外交豁免權,與杜拜王室成員及賴比瑞亞的墮落英雄維阿合作。

非行行長:非洲「碳掠奪」取代了「土地掠奪」

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金武米•阿德西納表示,外國公司爲非洲碳截存支付的價格過低。

碳交易
COP29啓動規則寬鬆的全球碳交易市場

最終協議解決了圍繞擬議中的聯合國排放聲明流向跟蹤登記處的爭執。

COP29達成碳交易協議,美國警告氣候鬥爭可能被「擱置」

拜登政府首席氣候顧問在COP29上表示,川普重返白宮後,限制全球變暖的行動「可能會被擱置」。

聯合國碳交易專家組就市場框架達成協議

各國將在下個月的COP29會議上做出決定,但外部觀察員警告稱該計劃缺乏明確性和完整性。

能源需求旺盛的科技集團表示支持美國主導的碳信用計劃

這一計劃由約翰•克里領頭,他在本週紐約氣候周活動上發表了關鍵主題演講。

聯合國
聯合國抨擊企業依賴碳信用額實現氣候目標

政策檔案草案推動企業減少排放,而不是利用數百萬美元的碳交易市場。

購買「藍碳」可以成爲破壞海洋生態的「贖罪券」嗎?

夏志堅:購買藍碳作爲一種替代修復手段,不應被泛化使用,而應作爲其他修復方式無法應用時的最後手段。

碳交易
歐盟碳市場擴張提高柴油價格

據估計,從2031年起,歐盟駕車者每升柴油將額外支付50美分,以彌補碳排放成本。

停止爭論,開始建立碳市場吧

卡尼:如果我們能就自願碳市場的標準達成一致,並將其付諸實施,我們將獲得巨大的回報。

汙染
歐洲碳交易計劃僅捕獲航空公司不到四分之一碳排放

歐洲碳交易計劃只適用於歐洲的航班,並不包括長途航班的排放,而長途航班消耗的燃料最多。

綠色貿易政策靠填表拯救地球?

貝蒂:歐盟抗擊氣候變化的碳關稅政策充滿官僚主義,令不得不填寫複雜表格的全球企業怨聲載道。

碳交易
英國碳價降至歷史最低水準

分析人士擔憂這將削弱建設更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的動力。

巴西
巴西將啓動受監管的碳市場

巴西立法者正在推進一項法案,將建立一個「限額與交易」制度,在這個制度下,能減少或清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項目將向公司出售可交易的排放許可證。

英國將在2027年前對進口商品徵收碳稅

業界批評政府比歐盟晚一年徵收碳邊境稅,可能讓英國成爲碳密集型商品的傾銷地。

碳交易
投資者擔心COP28協議的「軟弱」影響,碳價格暴跌

歐盟期貨合約在倫敦跌至每噸66歐元以下,原因是交易商對協議措辭不以爲然。

碳交易
美國監管機構將爲碳抵消市場出臺指導方針

華盛頓方面正試圖爲被稱爲「狂野西部」的碳排放抵消市場確立秩序。

歐盟進口商將因未報告碳排放量而面臨低額罰款

全球首個碳邊境稅,將在全面生效前對未按規定申報碳排放的進口商,處以每噸碳不超過50歐元的罰款。

分析師:英國利用較高碳價影響能源政策

英國能源安全和淨零排放部利用比當前價格高出逾三倍的碳價表示,新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將比新的燃氣發電便宜得多。

碳交易
Lex專欄:歐盟碳信用額度宜長線持有

如果今年夏天能源價格繼續下降,那麼碳價也應該下降。更長期來看,碳信用額度供應正在減少,因此值得長線投資。

碳交易
新加坡押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

新加坡試圖利用其作爲亞洲商業中心的地位,成爲該地區主要的碳交易平臺。

林業碳匯認證機構「失信」 企業氣候目標何去何從

李嘉童:企業在購買林業碳匯等自願碳信用時,應理性甄別不同碳匯項目的環境效益,購買高質量、可認證、可追溯的碳信用。

碳價突破每噸100歐元意味著什麼?

Lex專欄:氣候觀察人士應該爲100歐元的里程碑歡呼,碳價已經高到足以反映環境成本並推動行爲的改變。

歷史新高,歐盟碳價首次升至每噸100歐元以上

達到這一價格門檻後,企業可能會更加認真地考慮投資於昂貴的新興技術,如碳捕獲和儲存。

碳交易
碳信用額度公司想方設法吸引投資

從藉助倫敦證交所「自願碳市場」標籤上市,到效仿貴金屬行業的商業模式,這類公司正在考慮各種選項以吸引投資者。

碳中和
如何避免「個人自願減碳」淪爲噱頭?

平臺需要明確做個人碳賬戶和碳普惠的初衷,如果有碳交易目的,就需要嚴肅性更強的數據。

CCER復出:中國碳市場的2022懸念

徐楠:一個完整的碳市場少不了對碳信用的交易,在市場對中國重啓CCER審批充滿期待的時候,它也面臨一系列新的課題。

歐盟委員會尋求開闢新「財源」

布魯塞爾方面希望每年從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中分得120億歐元財政收入,將其用於償還復甦基金債務和支持弱勢家庭。

COP26不應忘記碳定價

低碳能源的成本更高。激勵世界轉向更昂貴的低碳未來的唯一方法是提高化石燃料的成本,這意味著碳定價。

碳交易
商界聯合起來支持全球碳定價戰略

三大洲的企業遊說團體在COP26峯會前呼籲採取共同的做法。

碳交易
碳市場投資中的安全邊際

王夢汐:碳市場最大吸引力是什麼?完全已知的安全邊際。目前多數國家碳價都低於實現氣候目標的內在價值,參與碳市場都可稱爲價值投資。

碳減排
如何防止碳減排中的「搭便車」?

吳金鐸:「碳中和」、「氣候中性」等承諾,大多數是軟約束。如何建立硬約束?碳邊境治理機制將改變國際貿易體系,加大發展中國家轉型成本。

碳交易
全球碳市場的起承轉合

王夢汐:基於國際共識的碳定價愈加緊迫,細節有待商榷。各國碳市場的對接若要完成規則和標準的統一,應具備五個關鍵前提。

碳中和
碳價格未來如何走?

王夢汐:全國碳交易所開啓,價格機制在碳排放權交易的過程中舉足輕重。碳價格將有怎樣的走勢,其影響因素又是什麼呢?

碳交易
分析人士:現階段中國碳市場作用有限

中國碳交易市場於週五啓動,目前只納入能源行業。分析人士稱,這是中國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的一次謹慎而有限的嘗試。

全國碳交易體系是中國綠色復甦的關鍵

里奇、尤因:如果運營得當,中國的全國碳交易體系可以減少排放,並籌集數千億元資金支持低碳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