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投資的最大吸引力是什麼?完全已知的安全邊際。葛瑞姆教授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提出了「安全邊際」的概念,即實際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之間的價差,此後被巴菲特等發揚光大。除非企業的市場價格明顯低於其內在價值,否則巴菲特先生不會做任何投資。
筆者曾提出,長期來看,碳價抬升是必然的。IMF在 2021年6月18日發佈的提議中表示爲了實現1.5℃或2℃溫度目標,將要求全球到2030年削減1/4至1/2的碳排放量,這或等價於要求全球碳價格提升至75美元/噸左右。然而目前多數國家的碳價都低於實現氣候目標的內在價值,因此凡是參與碳市場的投資行爲都可稱爲是價值投資。
這個邏輯在理論上確實是具有吸引力的,但由於碳市場的運行機制和資本市場還是有很大差別,所以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當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並未明確配額可否結轉,《關於公開徵求<碳排放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意見的通知》雖然原則性規定「配額仍有剩餘,可以結轉使用」,但是結轉的具體規則,包括結轉年限等尚未明確。不過儘管全國碳市場還未公佈具體細則,但目前對於跨年結轉的呼聲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全國碳市場是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是上線並啓動交易的,而跨年結轉在上海試點時是有先例的。上海是唯一一個推出三年配額的試點,即上海允許配額的跨年結轉,上一年在一級市場流出的配額如若年底未進行清繳,則之後依舊可以用於市場交易和未來兩年的配額履約。參考歐盟碳市場的階段性發展經驗,我們也可以發現,配額結轉制度在不斷演進。在第一階段(2005-2007)中,配額不能存至第二階段使用;第二階段(2008-2012)則開放了配額的跨期結轉;第三階段(2013-2020)繼續允許配額跨期結轉,且允許配額在一個階段內跨年度存儲和借貸;第四階段的細則還未公佈,大機率會繼續支持一個階段內的跨年度存儲和接借貸。總的來說,允許跨年儲備和結轉有利於提高市場流動性,完善碳市場的交易屬性,加速碳價格向內在價值迴歸,以及夯實價值投資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