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資本

極端熱浪席捲歐洲,氣候科學家敲響警鐘

希臘和土耳其都已進行火災疏散,西班牙和葡萄牙氣溫高達46攝氏度。

Meta
科學家:Meta的AI氣候工具引發對除碳的虛假期望

Meta被指責使用不準確的數據來識別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材料。但科學家還是歡迎Meta試圖解決問題的態度。

石油
谷歌、貝佐斯和馬斯克支持的甲烷衛星在太空失聯

這對監測全球油氣行業甲烷排放情況的努力是一個打擊,工業化時代近三分之一的升溫是這種強效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的。

美國能源集團斥巨資建造發電廠爲數據中心供電

資本支出的增加引發了消費者對能源價格上漲的擔憂。

碳交易
一位碳信用經紀人的非凡人生與神祕死亡

一名義大利逃犯如何利用外交豁免權,與杜拜王室成員及賴比瑞亞的墮落英雄維阿合作。

FT雜誌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如何開始

可能引發更大範圍市場動盪的氣候衝擊。

美國和歐洲遭遇「熱穹」,氣溫達到危險高點

科學家說,自1950年代以來,此類大氣現象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幾乎增加了兩倍。

爲什麼世界仍然無法放棄煤炭

巴黎氣候協議簽署十年後,煤炭需求仍在成長,主要是因爲印度和中國,而且沒有達到峯值的跡象。

地球將在三年內耗盡「碳預算」,《巴黎協定》目標希望渺茫

研究發現,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正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

氣候基金爲工業清潔轉型打開大門

氣候投資基金將爲7個國家提供優惠貸款,專門處理重工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歐盟在清潔技術生產補貼上出現分歧

歐洲在支持新興技術發展與堅持傳統自由市場對補貼的政策之間艱難權衡。

能源
世行解除核能融資禁令

世界銀行行長彭安傑表示,將支持延長現有反應堆壽命的項目,促進核能產業發展。

航運公司在北冰洋航線上表現冷淡

冰川融化可縮短亞歐大陸之間的航程,但存在經濟和地緣政治風險。

道達爾能源因宣傳天然氣遭到「漂綠」指控

道達爾被訴是法國首例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提出「漂綠」指控的案件。開庭辯論吸引了包括法律專家在內的大批法庭觀察員。

法德推動廢除綠色供應鏈規則,丹麥予以反擊

丹麥大臣同意需要簡化公司的報告義務,但堅持認爲新法規有其優點。

歐盟在綠色反彈聲中接近實現氣候目標

歐盟距離實現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僅差一個百分點。

英國首次在蚊子體內發現西尼羅河病毒

這一發現表明氣候變化如何推動熱帶疾病向新地區傳播。

艾爾•高爾:化石燃料汙染者因失去生意而「恐慌」

美國前副總統表示,隨著公衆態度的轉變,遊說推遲乾淨能源轉型的做法終究難以爲繼。

電池
北伏破產令歐洲電池產業面臨更大風險

瑞典新創企業的命運引發了人們對其歐洲同行也將倒在「死亡之谷」的擔憂。

美國參議院投票阻止加州燃油車禁令

預計川普將簽署推翻加州汽油車禁令的共和黨法案,對該州銷售更多電動汽車的雄心計劃造成打擊。

歐洲車企面臨的挑戰是「堅持」發展電動汽車

歐洲電動汽車銷售額成長,但車企面臨法規變化、關稅不確定性和來自中國的競爭。

花園
如何種植屬於你自己的雨林

根據今年切爾西花展的一個展臺,苔蘚、蕨類、地衣和那些「有點古怪」的本地樹木,正是引領你走向正確方向的要素。

喜馬拉雅的冰川葬禮

科學家警告,陸地冰蓋正在迅速加速消融,這將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

美國推動金融監管機構降級氣候風險項目

削弱巴塞爾委員會氣候特別工作組的努力,是川普政府在環保事業上倒退的最新跡象。

「活靶子」:最易受氣候災害影響的城市

極端天氣意味著野火和洪水發生的可能性增加,給全球各地的城市地區帶來風險。

隨著氣候變暖,致命真菌將加速擴散

氣候變暖加速了致病物種的崛起,彷彿電視劇《最後生還者》中的情節成爲現實。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新興市場清潔技術出口激增

在貿易戰可能阻礙減排努力之際,中國清潔技術在新興市場的銷售成長可能有利於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一週氣候圖解: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氣溫驟然從高溫轉爲低溫

溫暖天氣與突如其來的寒潮交替出現的頻率和強度都在上升。

圖示:北極海冰的危險時刻

衛星記錄表表明,北極海冰的最大覆蓋面積達到47年以來最小的一次。

非行行長:非洲「碳掠奪」取代了「土地掠奪」

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金武米•阿德西納表示,外國公司爲非洲碳截存支付的價格過低。

暴雨將至:我們爲何忽視地表水氾濫風險的上升?

新的模型顯示,英國有460萬處房產面臨降雨量超過地面吸收能力的風險,比一年前增加了43%。保險公司正在撤退,但很少有房主願意接受他們的脆弱性。

航空
歐洲航空業呼籲歐盟放鬆氣候政策

在川普主政的美國放松管制之際,歐洲航空業CEO要求歐盟放寬關於可持續航空燃料和碳排放定價的規則,向更爲寬鬆的全球標準看齊。

氣候變化推動全球能源需求激增

國際能源署表示,2024年全球能源排放增加一半,其原因是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極端降雨使城市處於警戒狀態

提高應對天氣急劇變化的能力已成爲當務之急。

大公司削減高階主管薪資計劃中的氣候目標

瑞銀、滙豐、英國石油、星巴克等大企業都改變了高階主管薪酬計劃。面對美國的強烈反對和不斷上升的成本,企業界逐漸退出ESG計劃。

綠色和平組織因石油管道抗議活動被判賠償6.6億美元

陪審團作出有利於得克薩斯州輸油管道營運商Energy Transfer的判決,這被批評爲言論自由的重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