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知道綠色貿易政策是什麼樣,它可以具象爲全球鋼鐵製造商怨聲載道地填寫碳排放表格,以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種植商努力鑽研衛星照片上的細枝末節。
所有這些資訊的目的地是布魯塞爾。多邊層面上的環境貿易談判基本上是一潭死水:印度認爲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則上根本就不該討論氣候變化。歐盟的單邊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及其即將出臺的對新近砍伐森林的土地所產商品的禁令,是少數綠色貿易政策中的兩項。
由於這是在歐盟,這些措施在理論上總體是不錯的——可能甚至是出於原則而制定的,誰知道呢——但在實踐上既複雜又官僚主義。CBAM和森林砍伐分屬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稅務和環境部門負責,而不是貿易部門,這兩個部門不太習慣處理影響外國生產商的政策。甚至歐盟委員會的官員私下也承認,政策的實施——尤其是森林砍伐政策——一直很糟糕。對於外國出口商而言,新的歐盟法規可能看上去很像通過所謂的貿易技術壁壘而實行的保護主義。
您已閱讀24%(420字),剩餘76%(13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