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能源

極端天氣不再是新能源發電的唯一威脅

連續多日無風、寡照或風光同降的天氣,在過去不被認爲是「極端」條件,卻在電力系統大比例接入新能源發電之後給供電帶來了新的挑戰。

2023年6月-7月,北京經歷了五輪高溫天氣,出現了長達28天的連續35℃以上高溫日數,害首次出現了連續3天40度以上的極端高溫。空調降溫需求使電力負荷長期高位運行,最大負荷也接近歷史極值。

氣候變化給電力系統帶來的風險,除了顯而易見的高溫、寒潮、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還有更具隱蔽性的方式。連續多日無風、寡照或風光同降的天氣,在過去不被認爲是「極端」條件,卻在電力系統大比例接入新能源發電之後給供電帶來了新的挑戰。

哈斯博士長期從事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綜合風險管理,其所在的國家氣候中心近兩年監測到「少風少光」天氣(如連續陰雨天)顯著削弱風電和光伏發電出力,成爲影響電網穩定的新挑戰。尤其在南方地區,像廣東、雲南等地,雨季常出現持續7至10天以上的無風無光天氣,嚴重影響供電穩定。

您已閱讀13%(337字),剩餘87%(22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