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詠竹坊
盈收下滑的天嶽先進,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儘管營收在第一季度開始萎縮,這家碳化矽襯底製造商已獲中國證監會赴港上市備案。

光伏
中國分佈式光伏經驗爲東南亞鄉村能源發展提供借鑑

能源基金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聯合發佈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農村光伏市場已吸引從私募股權到大型國有公用事業等多元投資者,在部分地區,年化回報率達 8%–10%。

新能源
極端天氣不再是新能源發電的唯一威脅

連續多日無風、寡照或風光同降的天氣,在過去不被認爲是「極端」條件,卻在電力系統大比例接入新能源發電之後給供電帶來了新的挑戰。

詠竹坊
等待行業黎明 中潤光能轉戰港股

市場競爭加劇,價格下滑,中潤光能選擇轉戰港股,尋求資本支持以渡過行業低谷。

詠竹坊
產能利用率僅一半 大全告急冀國策支持

這家多晶矽製造商表示,暴跌的價格最近已開始企穩,如果北京方面宣佈新的政策支持,價格甚至可能在未來兩個月上漲。

美國
拜登政府增加太陽能進口關稅

美國總統喬•拜登將對進口雙面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關稅,川普時期這類電池板享受進口關稅豁免。

中國是否已作好推廣海上光伏的準備?

尤曉鶯:中國不斷嘗試在近岸海域建造光伏發電項目,某些央企已開始在離岸30公里左右的深海區域開展相關實驗,但大規模推廣仍面臨諸多挑戰。

太陽能
Lex專欄:中國太陽能企業遙遙領先的代價

中國企業贏得了太陽能產業的競賽,但如今看來代價太高了。疲軟的股價反映它們成長過快。

詠竹坊
光伏產業「內卷」嚴峻 海南鈞達佈局海外

從汽車配件轉行光伏電池產業後,海南鈞達期望在港股上市以佈局海外市場,在當地設立生產基地。

光伏
「光伏海」成爲青藏高原上的另一種風光

面對氣候變化下的「不確定性」,能源替代已經成爲一個確定的大方向。青海省的新能源雄心如何探索太陽能的多種開發方法?

歐盟
歐盟能否在關鍵清潔技術上實現「歐洲製造」?

張冬方:去碳化、競爭力和經濟安全之間的衝突也許能得到協調,但不能假裝它們之間並不存在衝突。

光伏
專家預測:光伏貿易壁壘將使美歐印等經濟體環境收益遭受衝擊

如果印度和美國不取消對光伏產品的進口限制,環境收益和能源收益將同時遭受損失,損失的程度會隨著貿易壁壘加稅程度的提高逐步擴大。

「不一樣的中國故事」之四:綠色能源——安全與發展的交集

程實、李啓浩:全球對於能源安全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將爲中國的綠色低碳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其中部分領域有望迎來更快成長。

光伏
歐盟「不計代價」鼓勵光伏製造迴流,面臨哪些障礙?

張冬方:和實現光伏製造迴流這個長遠目標比起來,歐盟面臨的更緊迫任務是如何阻止光伏製造外流。

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覆盤今夏的能源危機

李瀚明:如何通過水力和天然氣等其它能源與光伏和風電等不穩定的電力供給來源「配對」形成穩定的電源供應,是今後我們要思考的重要議題。

供應鏈
國際能源署:中國主導太陽能板供應鏈帶來脆弱性

國際能源署的報告警告稱,太陽能板供應鏈過度集中於中國帶來脆弱性,可能會減緩全球向乾淨能源轉型。

新能源
光伏行業的第二戰場,中國光伏產業鏈龍頭智慧財產突圍

文明:已經獲得光伏產業優勢的中國光伏產業鏈龍頭,開始通過跨國併購等手段,主動掌握智慧財產規則

杜克大學研究:霧霾顯著降低光伏發電效率

馮灝:霧霾可令中國光伏電站發電效率降低至少六分之一,煤炭和新能源的矛盾也許比我們想像的更直接。

尋找乾淨能源「第三矩陣」企業

紅煒:網路經濟與傳統經濟的不同不僅在概念和技術層面,更在思維和生態層面。在光伏產業,傳統企業轉型網路企業之路有待觀察。

光伏
「光伏+」扶貧模式可持續嗎?

馮濤:光伏產業不僅在上游製造產業面臨產能過剩,下游的發電產業同樣問題重重,光伏扶貧可持續性面臨考驗。

光伏
產業基金如何投資光伏?

胡東勇:能源轉型的大幕已經拉開,東部分佈式光伏成爲未來幾年政策和產業傾斜的重點。產業基金在投資光伏時容易遇到什麼問題?投資分佈式光伏有什麼思路?

太陽能
走進天津農業光伏園區

中外對話李穎、馮灝:帶著一大串疑問,我們走訪了光伏農業公司昌盛日電在天津的項目部。該試點展示了低碳創新模式與能源產業升級的良性結合。

中國產能過剩背後的思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國產能過剩之嚴重,發展速度之迅速,吸引了全球注意力。面對產能過剩,市場手段可以緩解和化解,但如果不能釐清各方策略反應,那將難以充分去產能。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分別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光伏
「陽光背面」的生意

中國太陽能企業越發難以獲得修建太陽能發電廠所需的土地庫存,因此它們轉而開拓新的創收管道:在太陽能電池板底下開放種植養殖業,包括播種金銀花和培育毛蟹。

財經

可再生能源強化國家能源安全

馬修斯、譚浩: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緩慢,主要因爲既得利益阻礙以及對成本的擔心,但可再生能源不僅能降低碳排放,而且還可被視爲強化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

光伏
Lex專欄:美中光伏戰的贏家和輸家

對美出口的中國大陸和臺灣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以及依賴中國客戶的美國矽生產商都將是這場貿易戰的輸家。但也有一些先前慘淡經營的廠商將迎來曙光。

尚德重組考驗中國成長模式轉型

銀行不再支持尚德的事實表明,政府正在試圖轉變以往向選定行業分配廉價資金的成長模式。在以往的模式下,銀行變成了執行國家政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