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品的貿易政策變化正在衝擊全球碳減排目標,從以反傾銷、反補貼爲代表的貿易保護案件,到近期美國和歐洲等主要經濟體對本土乾淨能源產業的爭相補貼。在第七屆中國能源模型論壇年會上,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博士王沐丹預測,「貿易自由化情景下,光伏發電潛力以及碳減排量都會實現雙向成長,這無疑有助於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
該研究團隊對2017年歐盟「雙反」相關政策取消之前3類光伏產品——即晶矽、矽片以及光伏電池和組件的貿易環境,以及54個重要貿易國家的碳減排潛力進行了測算。2017年也是全球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00GW的關鍵年份。模型測算結果顯示,在貿易壁壘情景中,印度和美國不取消對光伏產品的進口限制,環境收益和能源收益這兩項指標同時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損失的程度會隨著貿易壁壘加稅程度的提高逐步擴大。印度、美國、歐洲、巴西均爲典型的遭受衝擊的經濟體。
目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 數據,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如多晶矽、鑄錠、晶圓、電池和組件)的所有制造階段的份額超過80%,太陽能光伏出口額在2021年超過300億美元。此外,馬來西亞和越南在中國投資加持下也成爲光伏產品的主要出口國。
您已閱讀26%(490字),剩餘74%(13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