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

基建
「中國矽谷」,正在修「綠房子」

綠色建築如何成爲這一股重塑城市天際線的推動力?深圳交出的答案,既在政策和標準的「字裏」,又在一梁一柱的「行間」。

新能源
新能源電池汙染,有解!

康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爆發式成長過後,廢舊電池如何回收、實現可循環利用是產業邁向低碳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光伏
專家預測:光伏貿易壁壘將使美歐印等經濟體環境收益遭受衝擊

如果印度和美國不取消對光伏產品的進口限制,環境收益和能源收益將同時遭受損失,損失的程度會隨著貿易壁壘加稅程度的提高逐步擴大。

中國給網路企業低碳發展劃重點

夏怡雯:短時間連發的三份檔案都直接傳達國家層面對數字經濟「發展與規範」的明確態度,併爲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指明綠色、低碳的方向。

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助力綠色環保

分析人士認爲,中國將利用2022年冬奧會,增進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採用綠色金融就是這一努力的一部分。

螞蟻森林何以成功?

王晨:獲得聯合國最高環境榮譽的「螞蟻森林」爲什麼能夠在中國獲得成功?又是否具有可複製性?

中國的高鐵到底有多環保?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研究員白•莉莉:中國高鐵這個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能否幫助中國實現去碳化目標?

最新數據折射中國低碳轉型複雜性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馮灝、白睿:2018年中國煤炭消費再次上漲,能源結構轉型的力度和持續性成爲關注焦點。

中國的太陽能外交可以綠化「一帶一路」嗎?

艾勒:中國的太陽能產業發展經驗可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可持續的轉型,帶來遠比資金支持多得多的好處。

歐洲須抓住低碳經濟機遇

波波夫:中國在許多低碳領域的領導地位,讓歐洲意識到,如果它在低碳經濟中不加快步伐,就可能會被甩到後面。

電動車
我爲什麼不買電動車?

巴特勒:唯一讓我決定不買電動車的原因是充電基礎設施太少。我們這個區有31.6萬居民,卻只有19個公共充電樁。

碳排放
別指望世界向低碳經濟平穩轉型

巴特勒:期待能源結構平穩轉型是一廂情願,轉型可能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造成極大破壞,我們應該對此做好準備。

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願景和現實之間

胡敏、李昂:城市的綠色低碳化一直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今,中國首批綠色低碳城市建設試點顯現出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低碳
減排可以與成長共存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繁榮並不一定互相牴觸。通過政府的正確支持,市場能夠在帶來更大繁榮的同時,大幅降低氣候失控的風險。但我們現在就應該啓動必要的改變,推遲行動將錯失良機。

中國的低碳能源發展前景

紐約作家布瓦維爾爲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撰稿:中國是世界碳排放大戶,也是乾淨能源的主要推動者。這使中國成爲研究不同能源成本及管理的特殊實驗室。

我們爲何坐視全球變暖?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七大原因造成全球對氣候變化的不作爲。要應對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提出在政治上有人買賬的關於繁榮低碳經濟的願景。

低碳
中國低碳之路後勁缺乏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易鵬:中國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試驗,依舊是形似而神不似,中國的低碳之路,除了勉強達成分解指標的數字遊戲外,後勁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