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話

中國的低碳能源發展前景

紐約作家布瓦維爾爲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撰稿:中國是世界碳排放大戶,也是乾淨能源的主要推動者。這使中國成爲研究不同能源成本及管理的特殊實驗室。

不要再討論德國的「能源轉型」了,在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方面,中國才值得關注。中國經濟成長迅速,火電需求巨大,因此碳排放居於各國之首,超過了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但中國也是使用乾淨能源的主要推動者,其對低碳技術的開放態度前所未有。這使中國成爲研究不同能源成本及管理的特殊實驗室——尤其適於比較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弊。研究中國核反應堆、風輪機、光伏板的應用現狀和前景,可以幫助我們預見未來世界能源供應的格局。

中國核電計劃規模宏大,目前有17個商業核反應堆正在運行,還有28個處於建設之中,幾乎佔到世界新建核反應堆的一半。中國政府預計,2015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吉瓦(GW),2020年不低於58GW。但與風電、太陽能發電計劃相比,這些數字也黯然失色。2012年底,中國風電裝機容量75.6GW,居世界首位,預計2015年達到100GW,2020年不低於200GW。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也迅速成長:原先設定的2015年達到21GW的目標已增至35GW,2020年50GW的目標可能也會再提高。從這些數字來看,風電、光伏發電將遠超過核電。

然而,僅憑「銘牌」上的額定功率來衡量發電量實爲誤導。如果以太瓦時(10億千瓦時,TWh)爲單位,情況將截然不同:風電、光伏發電並不穩定,很難與輸出強勁的核反應堆相提並論。如2012年中國風電發電量達到100.4TWh,略高於核電98.2TWh。然而去年,中國投入運行的核電站僅12.8GW,其發電量卻爲同功率風電機組的6倍。

您已閱讀25%(626字),剩餘75%(18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