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光伏

中國分佈式光伏經驗爲東南亞鄉村能源發展提供借鑑

能源基金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聯合發佈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農村光伏市場已吸引從私募股權到大型國有公用事業等多元投資者,在部分地區,年化回報率達 8%–10%。

9歲的烏林(Ulin)住在印度尼西亞南巴布亞的帕杜阿村(Kampung Padua)。爲了給一家人做飯、清掃,她每天要花幾個小時從井裏打水、從森林裏砍柴。她希望自己能把這段時間用來上學,或者能上網瞭解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多年來,帕杜阿村一直依賴柴油發電機爲家庭供電,維持網路信號塔運行,但隨著燃料成本上漲,柴油費用漸漸超出了村民的承擔範圍,電力供應屢次中斷,生活愈發艱辛。

距離帕杜阿村最近的電網遠在50公里之外,且需穿越河流與溪流。如果能引入社區運營的分佈式可再生能源,村莊不僅能獲得可靠且經濟的電力供應,也能減少碳排放。

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數據顯示,預計到2050年,東南亞地區人口將成長7500萬,未來十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將達到5%。經濟騰飛的底座,是可靠、可持續、可負擔的能源供應。然而,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該地區仍有3500萬人口無 電可用,另有約1億人仍依賴傳統生物質、化石燃料或煤油進行烹飪。非洲的情況則更爲嚴峻。

您已閱讀26%(431字),剩餘74%(12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